第五章 逼董卓不反(2 / 2)

靈帝卻對董卓屢屢施已恩惠,並讓其做太子的老師,拖延時間,讓曹操等人有征兵的時間。

若董卓現在謀反,則全天下的人都會不恥董卓為人,無人肯為董卓效力,必然令董卓孤立,難以成功。

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先輔佐新皇,逐漸培植力量鏟除異己。

董卓認為自己現在擁兵二十萬,並有呂布、李傕等猛將與李儒謀劃,應可圖天下。

李儒卻說雖然有精兵猛將,但是卻是後繼無力,士卒損失都無法補齊,隻能是士卒越來越少,而曹操等人卻是為忠義與董卓交戰,定然一呼百應,天下間諸侯都來攻打董卓反被其製。

董卓聽後也是一番思考,他現在受靈帝的恩寵是參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如此恩寵自大漢開國以來都授之甚少,天下皆知,自己若反定被世人認為是不忠;

而自己現在還是新皇的老師,若強行奪取皇位,則被天下人認為是不義;

自己就是真得到皇位,天下間會對自己這個不忠不義的人盡力?他自己都不信。

董卓也明白現在真不是謀反的時機,但是也擔心張讓把自己供出去,那樣自己更不好向天下人交代。

李儒分析王允暫時不會審問張讓,因王允忠心,並時刻為百姓考慮,若是審問張讓真知道董卓謀逆,勢必會得罪董卓,下場就是皇帝和滿朝文武都會被董卓殺死。

這樣天下定然大亂,百姓將進入無邊的戰亂之中,苦不堪言,大漢也就不複存在了,如此一來,王允將會落得對大漢不忠對百姓不義的名聲。

李儒獻計,靈帝一死,天下間必然有蠢蠢欲動之人,讓董卓加強各個關卡防務,牛輔整頓並州兵馬,待機而動。

靈帝一死也是幫了董卓,董卓就是不反,天下間無論是誰隻要起兵想來征討,董卓都可說是奉旨出正義之師攻打。

並讓董卓去王允處說知厲害,讓其為他在天下正名,這樣就可以順理成章的輔助劉協,到時把持朝政,攻打不臣,掃清異己,數年間即可平定天下,在逼迫劉協退位。

董卓聽後連連點頭。

王允拿著傳國玉璽,看著張讓與董卓的書信,心中也佩服靈帝,若不是其父桓帝將漢室弄的人才兩空,靈帝真能當個好皇帝。

而今靈帝雖然身死,卻留下了大批財物給劉協,劉協若真能如靈帝一樣大智若愚,學會隱忍,相信在自己與童宇、朱儁、皇甫嵩等受先皇密旨之人的輔助下不過十年,大漢仍能強盛,但是劉協能做到嗎?

現在是如何穩住董卓,不將其逼反了。

董卓所顧慮的無非是張讓,可是張讓現在還不能死,若張讓一死,董卓必然獨攬朝政,清除異己,那樣待其羽翼豐滿,必然逼迫皇帝退位。

若要張讓不死,董卓會時刻擔心事發,而不敢盡力施為,但若要張讓不死,自己就得挺而走險和張讓談談了。

張讓恐懼的向王允供述完自己與董卓合謀,欲在誅殺何進後,毒死靈帝輔佐劉協登上皇位,讓董卓把持朝政,自己把持**,到時清除異己在逼小皇帝讓位後,張讓就等死了

王允再次來到張讓處,張讓已經不似開始時那麼恐懼了,見到王允後還是很客氣的說道:“王司徒去而複返可否是讓之大限已到”

王允也沒和他客套,隻接說道:“你可想活命”

張讓不信的說道:“王司徒就不要取笑我這個將死之人了,謀逆若想活命,除非董卓能當上皇帝,否則必死”

王允道:“董卓當上皇帝你定然身死”

張讓不解,王允道:“董卓若當上皇帝,必然顧及自己的名聲,而你與他串通之事正損害他的名聲,你認為你可活命嗎?”

張讓道:“無論怎麼樣我都活不了,還是殺了我吧”

王允道:“按說你無論如何都會死,但現在卻有一法你可不必死”

張讓聽候心中一震,他也想活,他還有好多財產都藏在秘密處,難道王允要錢?便問道:“王司徒若真能使讓活命,讓必有厚報”

王允道:“活命在於你自己,我隻和你說一遍,無論誰來問你,你隻需說自己冤枉,並沒有串通董卓,是先皇故意如此說的想除掉董卓,聽不聽由你”

說罷王允離去吩咐人好生看管王允。

張讓在王允走後,便開始琢磨上了,自己當初不供述與董卓的計謀,或許王允就不能把自己怎麼樣,但是自己卻害怕全都供述了。

可是不供述也不行啊,王允手中拿著董卓與自己的信件,自己不得不供述。

王允說能保住自己性命,他因何如此說?是董卓成功了,已經當上皇帝了?

他想想搖了搖頭,董卓要是當上皇帝,不會讓王允來,王允也不可能輔佐董卓,但是王允要我不說供述了串通董卓之事就能活命。

思考一番後,張讓讓獄卒稟報求見了王允,王允來到囚禁張讓處後,心滿意足的回到了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