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1 / 2)

酆章王朝弘德二十五年,天下大旱,近三年顆粒無收,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地,皇帝元煦為此多次赴靈台祈雨,並無效驗。全國各地紛亂四起,有暴民強搶官倉,有地方勢力趁機作亂,社稷已陷於危難之中。

南方民間起義軍搶奪數縣官倉,拉起起義大旗,漸成規模,北部邊境羌人趁亂發兵,與起義軍各自攻占十幾座城池,前後夾擊,直逼皇城。禦林軍力量遠不能及,各地軍隊因旱災缺少糧餉,為求亂世自保,不肯發兵勤王,皇宮此時已是風雨飄搖,危在旦夕。

這時,有遠遊而來的方外人士求見丞相,留下‘七月降王女,旱災終得解’十個字,飄然離去。時值六月,若真能按照這人所言,這王女必是解救一切災禍的福星。

皇帝因此召來專管內廷命婦事務的女官,仔細詢問了所有將在七月生產的王府女眷,那時共有三個臨近產期的孕婦,分別是安平王側妃、興懿王妃和永定王妃。皇帝命太醫小心伺候她們的身孕,直到平安生產。

方士所說的話,雖不足為信,但在那個特殊的時期,也不得不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這個即將降臨的王女身上。六月末的時候,興懿王妃就已產下一子,滿朝更加關注起安平王側妃和永定王妃的生產來。

七月十七那一天,安平王側妃與永定王妃幾乎同時發動了生產,整個皇宮都籠罩在一片緊張的氣氛之中,折騰到深夜,安平王側妃產下一女,皇帝得知這個消息高興極了,親自登上瞻星台,期待甘霖。然而直到第二天辰時,也仍是沒有一絲雨水,滿朝因此垂頭喪氣,直歎方士之言不足為信。

皇帝一夜未睡,一言不發地回到勤政殿處理政事,堆成小山一般的奏折還在源源不斷地增多,不是請求撥發賑災之糧,就是請求增援兵力,然而國庫空虛,賑災糧遠遠不夠,而大軍失去了糧草的支持,也是無以為繼。勤政殿靜悄悄的,無人敢發一言,無人敢觸龍須。

午時,永定王妃終於產下一女,太醫急忙上奏於皇帝,當值太監接到奏報,也匆忙跑入內殿,正待開口之際,隻聽殿門外轟隆隆作響,皇帝驚喜地抬起頭來,快步走到殿外,隻見剛才還毒辣辣炙烤著大地的太陽,此時已完全被一大片烏雲遮蔽,整個天空灰蒙蒙的,涼颼颼的風吹得皇帝寬大的袍袖鼓了起來,殿前掛著的燈籠也劇烈搖晃,一切看起來都是大雨將至的前兆。

太監急忙取來披風為皇帝披上,並及時奏道:“啟奏皇上,剛剛午時,永定王妃產下一女。”

皇帝的沉悶心情頓時一掃而光,哈哈大笑,說道:“命左丞相和戶部尚書、兵部尚書來見朕,積攢了這麼多的難題,今日迎刃而解!哈哈哈哈!”說罷轉身進殿,疾走生風,一邊對身邊太監說道:“傳朕旨意,朕親為永定王之女取名昭熙,封為昭熙郡主,將江南督平二州劃為昭熙郡主的封邑,另禦賜金牌,可隨意出入皇宮,一應教習用度均按公主製。”

隨後又頓了頓說道:“命左丞相派人去尋找那名方士,為民憂心,亦應嘉獎,朕欲拜其為天師職位。”太監領命而去。遺憾的是,其後多年,這名方士也再未出現過。

不多時,左丞相萬泰、戶部尚書何尉敏和兵部尚書徐秉之已經來到勤政殿麵見皇帝。一掃多日煩悶愁緒,皇帝與三位大臣均是喜形於色,君臣四人聽著外麵的嘩嘩雨聲,心中暢快不已。左丞相首先奏道:“啟奏皇上,臣正要入宮之時,已收到離京城最近的安都飛鴿傳書,稱安都八萬大軍已經整裝待發,明日下午即可抵達京郊,抵禦外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