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專心工作,做高效能的員工(4)(1 / 1)

對老板來說,如果一個員工連基本的工作都不能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那隻能說明一點,這個員工的能力有限,是不堪大用的人。而如果這樣的拖拉事件一再出現,那他離辭職走人也就不遠了。

或許有人會說,我能做好,隻是不習慣第一時間去做,習慣放到期限之前的幾天去做而已。但問題在於,每一件事情都會牽扯到不同的部門,需要不同人的配合,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習慣和節奏,如果被打亂也是很不舒服的,更何況別人為什麼要因為你而停下自己手中的工作呢?

如果你有拖延的毛病,那最好第一時間改掉,可以像切香腸一樣改掉拖拉的壞習慣,也可以用這種辦法解決你想拖著不辦的事情。隻有這樣,你才能逐漸變得有效率,甚至更高效,這樣的員工才能給老板創造更大的價值。老板也才會給予這樣的員工最好的機會。

學會高效,用有限的時間做無限的事

每個人每天的時間都是24小時,如果把這有限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在提高效率的同時,還能收獲更多,就可以為自己積累更多的財富,還能令自己成為老板青睞的高效能員工。

朝九晚五,這在很多上班族看來,就是固定的工作時間。而且,在這個工作時間內,能完成哪些工作,不能完成哪些工作,基本上是固定的,因為長期養成的工作習慣讓他們很容易按部就班地來做工作。

這樣的工作習慣似乎也並沒有什麼不好,隻要能在每天的工作時間內處理完當天的工作就很不錯了。不過,這樣的員工也隻能是平庸的一類,升職加薪的機會很小,因為他們為公司創造的利潤很有限,或者說,他們沒有額外為公司創造更多利潤。

每個人每天的時間都是24小時,如果把這有限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在提高效率的同時,還能收獲更多,就可以為自己積累更多的財富,還能令自己成為老板青睞的高效能員工。

首先,需要解決工作效率的問題。簡單理解就是,效率就是單位時間內做事的多少,由此可以看出工作效率的高低。對很多員工來說,變得高效的第一步其實就是提高單位時間的工作量,也就是說,在更短的時間內做更多的事情。

想要提高效率,首先就要保證一事一畢。也就是說,做完一件事就要真正用心完成,而不需要返工。另外,提高單位時間的工作量。比如,原來需要花30分鍾做完的一件事情,通過幾次的磨合和實踐之後,改變方法,短縮到20分鍾就可以順利完成,而且不會再返工。這個時間還可能隨著處理方法的熟練和改進再次縮短。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員工將原本需要一個小時做完的工作,花半小時就做完後,剩下的半小時去玩,這並不算是提高效率。因為從總量來看,八小時工作時間的工作總量並沒有增加,隻是每件工作的時間壓縮了,但並沒有利用多出來的時間工作。

那麼如何做才算是高效能呢?就是一方麵要提高單位時間的工作量,另一方麵要確保收益。舉個例子:

甲乙兩個人分別用一天的時間各自將十把梳子賣給了和尚。甲告訴和尚,梳子可以讓自己清醒,多誦佛經,對修道有幫助,於是和尚回到廟裏後給十個弟子一人一把,也算是物盡其用;而乙賣給和尚梳子時,告訴和尚可以將這些梳子用來給那些善男信女們整理妝容,這樣更能發揮用處,結果十把梳子被很多信徒們使用,並開始有人向和尚打聽哪裏可以買到這樣的梳子。

同樣是花費一天時間賣給和尚十把梳子,從數量上來看,甲乙二人的工作效率似乎沒什麼區別。但是,仔細分析就可看出,甲賣出的十個梳子隻用在了和尚的十個徒弟身上,而乙賣出的梳子則被和尚推廣到了信徒們那裏。也就是說,乙不但賣出了十把梳子,還開拓了一個潛在的巨大市場。從結果上看,乙要比甲高效得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