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四歲農家子(1 / 2)

大夏國,天啟十二年,雍州郡,萬秀村。

沈家後院。

四歲的沈淮,彎著小身板,提著一盆對他來說算是龐大的雞草,吃力的往雞圈挪動。

雞圈是竹籬笆圍成的,很簡陋,裏麵養了二十隻雞,其中公雞五隻,其餘的都是母雞,用來下蛋。

它們看到沈淮,‘咯咯咯’的一陣騷動。

沈淮放下木盆,一邊喘氣一邊快速的甩了甩手,等手上的酸痛感消散,才開始往雞圈投食。

雞群瞬間蜂擁而上,你爭我搶。

趁此空檔,沈淮鑽入雞圈,開始撿雞蛋。

許是吃不好的緣故,母雞產蛋量一直不高,今天才下了三個蛋,比昨天還少了一個。

照這樣發展下去,估計很快就沒蛋撿了。

這份進項對家裏來說可是很重要。

想想每到集日,不論刮風下雨,奶奶林氏都會拿著攢好的雞蛋去鎮上,賣個十幾文二十文的,然後去豬肉攤買半斤肉回來打牙祭,或者去鹽鋪買鹽等必須品。

如果有富餘,偶爾也會花上一兩文給他們姐弟三人買飴糖。

這項銀錢不多,但對於沈家而言,蚊子腿也是肉,不用另外掏錢,那就是極大的好事。

沈淮把最後的雞草投完,便進屋存放雞蛋。

他仔細的數了數,一共有二十三枚雞蛋。

後天就是集日,按照沈家的慣例,不出意外,他後天就能吃上肉了。

想想就很期待。

若是放到現代,沈淮肯定會覺得自己沒出息,可來到古代四年了,愣是沒吃過一頓飽肉。

每次隻能嚐個味兒,實慘!

可就是這樣的條件,已經能秒殺全村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家了。

翻開角落裏的大肚甕,發現稻糠已經見底。

看來,隻能去挖蚯蚓給雞加餐了。

沈淮轉身去雜物房找鋤頭的時候,正好看到二姐沈杏背著竹簍,手拿鐮刀,往後門而去。

“二姐,你要去哪?”

“沒豬草了,我去後山看看,要是運氣好,明天就不用出門了。”沈杏一邊走一邊叮囑,“等會你去前院守著,別讓附近的雞進來吃稻穀。”

“知道啦。”沈淮拿著比自己還高的鋤頭,朝沈杏遠去的背影大喊,“二姐,你小心點,要是大姐回來的早,我讓她去接你。”

最近忙著秋收,大姐沈月跟著家裏的大人一起下田收稻穀。

七歲的年紀,在這個時代已經算個小勞動力了,打豬草,挖野菜,砍柴,煮飯,喂豬這些,算是家常便飯。

“大姐還要打豬草呢,沒那麼快回來的,你放心,等竹簍一滿我就回來。”

五歲多的沈杏,很瘦小,她的身影很快消失在草叢裏。

沈淮收回視線,去了前院。

曬穀場上,三三兩兩的麻雀正在歡快的進食,看到有人來了,驚的四處飛走。

沈淮來到屋簷下,將鋤頭靠牆,然後抬眼看天。

陽光很暴烈。

眯了眯眼後,他很果斷的戴上鬥笠,拿著穀耙進入曬場翻稻穀,一圈下來,手腳酸痛,累得夠嗆。

也沒多餘的精力去挖蚯蚓了。

為防中暑,沈淮喝著加鹽的涼白開,坐在屋簷下休息。

這個位置視野很好,可以看到蜿蜒而下的河流,依山開墾的稻田,延綿向天際的茫茫青山。

院子也很寬敞,除了曬稻穀的場地,前麵還種有好幾壟青菜,邊緣界線打著木樁,圍上籬笆或種有荊棘,隔絕牲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