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0章 亞薩帝國(1 / 3)

[[[CP|W:28|H:30|A:C|U:http://file2.qidian.com/chapters/20109/26/104538634210940399274226458768.jpg]]]

亞薩帝國軍,其曆史要追溯到銀河聯邦末期,時任聯邦總統,同時也是亞薩帝國開國皇帝的威廉.華倫道爾為了取代腐朽的聯邦軍,而在亞特蘭蒂斯星係征收上層市民,以此為主體而建立的精銳新軍。

作為威廉.華倫道爾最忠誠,也是最強大的武力,這支軍隊幫助皇帝完成了帝國建國時期,對於各抵抗勢力的鎮壓,並在此後,順理成章的的取代原聯邦軍,而成為帝國軍的建軍核心。

作為宇宙最大帝國,帝國軍前期的戰略方針,被定為宇宙製壓,因此,在威廉時代,其構成是在龐大兵力的基礎上(約4500萬),以大型宇宙戰列艦配合小型特殊戰艦為主,組成大型混編艦隊的形式。

但是,在威廉時代末期,帝國引以為傲的“大艦隊模式”,卻在進攻艾洛伊斯的“第一次雅典星係攻防戰”中,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挫。

這是因為奧德修斯回廊的“隆基努斯要塞。”

大型戰艦主炮之火力,不足以擊破戰略級要塞的護壁,射距亦遠遜要塞主炮,而其麵對小型艦艇時,引以為傲的重裝甲,在無論是覆蓋範圍還是火力都達到極限的要塞炮前,與小型艦艇的護甲相比,亦無出色的防禦表現。

兼之奧德修斯回廊的地形,並不容許大艦隊展開,於是,作為帝國軍武力核心的重型戰艦,在“第一次雅典星係攻防戰”中,便成為了雞肋般的存在。

父親身死(時已年邁的威廉皇帝,在第一次雅典星係攻防戰戰敗歸國時,羞怒交加,怒火攻心而死),對帝國二代皇帝隆德施泰特,可謂是前所未有的恥辱,因此,這位皇帝盡十年之功,集帝國財力,仿隆基努斯要塞的形式,製造了包括日後帝國首都“日不落之都”在內的六個戰略級宇宙要塞,試圖以硬碰硬的方式,一舉突破奧德修斯回廊,而滅亡艾洛伊斯。

因為種種原因,這一計劃雖然取得了階段性成功,但終究未能完成,但作為計劃製定者的隆德施泰特皇帝,卻未曾想到,六個戰略級宇宙要塞的建成,竟在他死後的幾十年裏,一舉改變了日後帝國軍的構成模式。

這一改變,首先表現在,大艦隊模式的消亡。

這是因為帝國財政的壓力。

或許是帝製的缺陷吧,追溯當時,隆德施泰特皇帝大量建造要塞時,臣下雖也有反對者,但終究因皇帝的強勢和一意孤行而失敗,而這一決定的巨大副作用,直到四代皇帝亞隆戴特時,才完全得以表現。

因為,帝國財政,已經無法維持如此龐大的軍隊了。

建造要塞,已經動用了帝國舉國的財力,而維持要塞的正常運轉,卻同樣需要天文數字般的資金。

而與此同時,作為機動戰力,帝國軍的艦隊數量卻未曾削減。

這也就導致了,帝國軍組織的極度膨脹化,僅以人力方麵為例——亞隆戴特時代,帝國軍除宇宙艦隊的4000萬士兵外,因為六大要塞,而征召的內部維持人員、陸戰部隊、小型戰鬥艇相關駕駛人員等等,亦高達1500萬之多,換而言之,因為六大要塞的存在,尚且未論設備的巨大維護消耗,僅是因此占用的人力資源,已比早期多出了接近三分之一!而軍費開支,更是高出了二分之一以上!

麵對巨大的軍費缺口,亞隆戴特皇帝選擇了大量向平民征稅,而其結果,便是民眾的抵抗意識大為上升,進而引發了一舉改變人類世界格局的河洛獨立戰爭,帝國也因此,陷入在實質上分崩離析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