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1 / 2)

公元前十一世紀,周姬武王伐紂來殷,建立了周王朝定都鎬京(今陝西省寶雞市),至公元前七七一年周平王東遷洛陽,史稱此二百六十年間的周朝為西周。玉器的雕琢發展至西周,已曆經了幾千年時間,在紋飾與藝術造型或使用範圍不但是有傳承,技術上也有承先啟後的創作,在我國古代玉器史上占有其重要地位。西周出土的玉器要比商代多出很多,玉雕製作技術的延伸也較廣,要了解西周玉雕全貌必須溯其源流,如僅提西周中、晚期作品,是不能涵蓋到西周早期玉雕風格,從整體觀的角度來看似嫌不足。藉由大量考古出土的西周玉雕,做結合整理的追溯,逆推循進可看出非常明確的方向,周初的玉雕作品是依循殷商末期雙陰線玉雕技術傳承,經百多年時間蘊育變化產生,西周中、晚期的玉雕風格。

根據考古出土記錄,整理出的種類也相當多,與商代的造型大同小異,唯獨立體圓雕器物明顯減少。是否未能挖掘所獲,還是受當時材質來源所限有待更進一步了解。至於花紋與構圖也和商代差異不大,選擇有出土地點的館藏,西周早期雕有紋飾器物作詳細的比對,就不難看出西周早期與商代晚期的玉雕,是較難以作嚴格區分。

如果從工藝學的角度來看,西周早期的玉器雕工特征,並不能獨立表達屬於西周早期自己的風格,相對的在這段時間裏,它不但在承襲商代晚期的玉雕技法,並且也在蘊育開啟西周中期,能夠完全獨立代表西周中期的玉雕技法。蘊育與開始是一體兩麵同時在產生,隨時間的延伸漸漸形成變化,隻要循著玉雕工藝技法的軌跡,往前仔細追尋就能找出一點蛛絲馬跡。

商代末期殷墟婦好墓玉雕的花紋,是采用平行雙陰線襯出中間陽線雕法,這種雕法是構成花紋基本,但是這個基本隨二種原因產生合理與適度變化,更明確來說是形成雕琢技術的基本要件,一種是碾雕習性,一種是隨須求對基本雕琢技術,做適度的可行變化。基本雕琢是直線,適度的可行變化是弧線或彎線,碾玉人因握玉手勢的力道與目視的角度養成碾玉習性,在長期工作中蘊育出技術與經驗,如果用較通俗的比喻來詮釋這種道理,就像寫書法一樣,工具是筆,寫一樣的字,姑且不論其字體美醜,但是每個人每次寫出的字體都不同,綜合製作技術與習性,產生的效果就能看出優缺點。

我是南宮世家第五代傳人,也是江東一代最年輕的盜墓高手(自封的)。爺爺的爺爺的爺爺是當地有名的盜墓專家。爺爺本來也是從事這一行業的,無奈,國家嚴厲禁止私人盜墓,爺爺隻好混了一個考古學家稱號,繼續打著替國家尋寶的旗號,繼續發展盜墓精神。

“樹仁,來,爺爺給你看樣好東西,你絕對會喜歡的。”剛從國保文物局回來的爺爺,興味盎然的對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