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1章 250定律: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1 / 2)

250定律由美國著名推銷員喬吉拉德提出,指每一位顧客身後,大約有250名親朋好友。如果你贏得了一位顧客的好感,就意味著贏得了250個人的好感;反之,如果你得罪了一名顧客,也就意味著得罪了250名顧客。

顧客才是企業經營的著眼點

很多人在企業經營的過程中,都希望能從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常勝將軍。於是,他們時常想——對手現在在想什麼?幹什麼?如何才能擊敗對手呢?

然而,諸多事實證明,企業經營者的重點研究對象並不是自己的競爭對手。

因為這個問題,共同經營一家企業的兩兄弟發生了激烈的爭論。哥哥認為應該研究競爭對手,了解競爭對手的一舉一動,並製定相應的戰略;弟弟則認為應該研究內部管理,不斷提升內部管理水平,自己強大了,競爭對手就相對弱小了。

兩兄弟的觀點都有道理,誰也說服不了誰。在相持不下時,他們決定去請教他們的父親。

父親是一代商神,白手起家創立了兄弟倆現在經營的商業王國。“競爭對手當然要研究,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內部管理也應該研究,提升管理是企業的一項基礎工程。”父親說,“但這都不是研究的重點,重點應該是消費者。”

“此話如何理解?”兄弟倆問。

“企業經營,如同一幕大戲,你們認為大戲的主角應該是誰呢?”父親反問道。

“是競爭雙方。”哥哥說。

“企業的經營者。”弟弟說。

“你們都錯了。”父親說,“真正的主角是消費者。無論是競爭的雙方,還是企業的經營者,都是導演,而不是演員。導演應該關注的當然是主角——消費者。那種隻關心競爭對手,和競爭對手打打殺殺的經營者,等於是把主角晾在一邊而自己和競爭對手充當了主角。隻關心自己內部管理的經營者,則是在自導自演獨角戲,這出戲可能根本就沒有人喜歡。”

在這個故事中,“父親”的回答,解決了企業經營者“心裏想著誰,關注誰,研究誰”的問題。

正是從這個角度出發,喬·吉拉德曾售出13000多輛汽車,創造了商品銷售最高紀錄被載入《吉尼斯大全》。他曾經連續15年成為世界上售出汽車最多的人。他從一個口吃患者到一個著名推銷員和演講家,總結歸納出神奇的250定律。

250定律指出,每一位顧客身後大約有250名親朋好友。那麼,如果能心中時時刻刻想著現在的顧客,你將不僅僅和他們同行,不被他們冷落或拋棄,還可能使他們身後250名親朋好友成為你的潛在顧客,與你同行。

“推銷活動真正的開始在成交之後”

喬·吉拉德的250定律對人們的營銷觀念有著革命性的影響。通過在工作中對250定律的親身感受,喬·吉拉德認為:“推銷活動真正的開始在成交之後,而不是之前。”

推銷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成交既是本次推銷活動的結束,又是下次推銷活動的開始。將250定律反向思考,推銷員在成交之後繼續關心顧客,既能贏得老客戶,又能通過老客戶的口碑相傳,影響身邊親近的人,從而吸引新客戶,使生意越做越大,客戶越來越多。

推銷成功之後,喬·吉拉德會立即將客戶及其與購買汽車有關的一切信息,全部記在卡片上。

第二天,他會給買過車子的客戶寄出一張感謝卡。當時,很多推銷員不會這樣,所以顧客對感謝卡感到十分新奇,對喬·吉拉德印象特別深刻。

喬·吉拉德說:“顧客是我的衣食父母,我每年都要發出13000張明信片,表示我對他們最真切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