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村口石橋(1 / 2)

上個世紀50-60年代,在晉西北位於黃河的中下遊,有這麼一個普通的小村子,幾十戶人家,四周大山環繞,山上樹林鬱鬱蔥蔥。在村西頭有一個湖泊子,不過數百平米見方,猶如一顆青綠色的寶石鑲嵌在略顯禿露的山梁之中,煞是耀眼。湖中多魚,中央有一座石拱橋,三丈長短,露出水的部分約有兩米高,盡是大青石堆砌而成,曆經歲月的斑駁,稍顯頹敗之意,詢問村中的老者,竟不知此物是何人何時所建,隻知道老祖宗們因戰亂遷過來的時候,它就在那裏了。

這個湖泊子可不簡單,被村裏人成為是命脈,為什麼?諸位看官想想,在那個年代,中華大地上餓死的人不計其數,而這裏的人卻時常可以吃到泛著油花的鮮魚湯,盡管缺米少糧,但是大多時候也不必為餓肚皮而發慌。命脈之名由此而來。話說這個村子裏隻有幾十戶人家,一到七月大伏天,村裏大人小孩的聚集在湖邊,婦女們洗洗衣物,嘮嘮家常,家裏男人們來這裏抽兩袋旱煙打點魚,小孩子脫得光溜溜的洗洗澡,玩累了就爬到石橋上曬曬太陽,追逐嬉戲,就跟一條條小黑泥鰍似的,好不快活。

這幾十戶人家中,有這麼一對徐家兄弟,自小相依為命,家裏老父親在當年小日本抓壯丁進山開礦的時候死在了大山裏,老母親傷心過度,沒過多久也撒手西去了。家裏窮,老大三十大幾了才結婚,娶得村東頭張家閨女,已有仨月身孕,徐家老二也快成年了,長得結實,濃眉大眼,是附近有名的俊後生,隻因窮困,還沒有婚娶。

這會兒功夫,徐家兩兄弟正在河裏捕魚,徐家老大尋思著能多抓點,給老婆補補身子,為老徐家生個大胖娃兒。話說著,漁網掄圓,撒了出去,激起一大團水花,叼著旱煙袋就開始收網了。可就在這時,他感覺手上傳來的力道不太一樣,沉甸甸的,手上的掛繩收上來有一米左右,就抽不動了,想必是漁網被水裏什麼東西給刮住了。收起旱煙袋,他憋了一口氣慢慢的潛入到了水中。順著漁網摸下去,發現其中一個鉛墜被一個黑乎乎的東西的棱角給卡住了,用手指探下去,摳出鉛墜的同時,順便摸了一下這個東西,隻上傳來的感覺硬邦邦的,挺光滑,很像是一塊石頭,再次把手指嵌進縫隙中,能很明顯的感覺到這是一塊棱角分明的大石頭,準確的說應該是一塊石板。

四周摸索了一下,發現這湖底竟然有好幾塊,估計是以前大戶人家扔到這裏麵的吧。這下徐家老大的心裏可樂開了花,這石板可是好東西啊,弟弟馬上到結婚的年齡了,盡管家裏不富足,可再怎麼著也得給他張羅幾間像樣的房子,正好這幾張石板可以用來鋪地基,掩飾住心裏的竊喜,老徐浮上水麵,拖著漁網就朝岸邊遊了過去,徐家老二緊張的望著水麵,看到哥哥遊過來了,這才放下心來。

“哥,你咋下去這麼久,可把我急壞哩!”徐老二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