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謝大家關注讀書的帥貓,我是帥貓。時光荏苒,身邊的孩子不知不覺就長大了。有時候我甚至在想。如果不抓緊時間教,他快比我強了。於是,趁我現在懂的還比他多,我製作了這套《再不教,孩子就要比我強了》係列。我決定先從國學講起。如果你也是中學生,可以一起來聽一聽。希望也能對你有所幫助。
說到明朝嘉靖年間,那可是個文化繁榮的時代。咱們熟知的很多大文豪,比如湯顯祖、楊慎,都是那個時代的。咱們今天要說的是河南寧陵有這麼一位老先生,名叫呂得勝,字近溪。這位呂老先生非常關心兒童的教育。他發現,當時社會上流傳的那些兒歌,雖然孩子們唱得很起勁,但內容要麼是一些無厘頭的玩笑,要麼是一些無關痛癢的瑣事,比如“盤卻盤”、“東屋點燈西屋亮”,聽起來挺好玩,但這些歌謠對孩子的品德修養、未來發展,那是一點幫助也沒有。這就像咱們現在聽到的某些流行歌曲,旋律好聽,但歌詞內容,有時候真的讓人不敢恭維。
呂老先生心想:應該給孩子們寫點新兒歌,要寫那種既好玩又能教他們做人的歌謠。於是,呂老先生便動手寫起了這本童謠集。
要說寫童謠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那不僅要讓孩子們喜歡,又要能教他們道理。呂老先生一邊琢磨一邊寫。他不僅翻閱了大量古籍,尋找很多適合孩子們的典故和道理,還親自到民間去,聽孩子們唱兒歌,了解他們的喜好。這樣一來,他寫的《小兒語》,那自然是既貼近孩子的生活,又能引導他們向善。而且,童謠不比其他體裁,語言得淺顯易懂,還得押韻,讓孩子們讀起來朗朗上口。就這樣,老先生把四言、六言、雜言,各種句式都用上了,終於完成了這本關於怎麼做人、怎麼處事的童謠集。
就這樣,《小兒語》誕生了。這本書,語言簡單易懂,不管是四言、六言,還是長短不一的雜言,每一句都像是在和你聊天,講的都是咱們日常生活中能遇到的事兒,但背後藏著的是深邃的人生智慧。這書寫成之後,那真是大受歡迎。民間的小孩兒們,更是愛不釋手,天天嘴裏哼著的都是《小兒語》裏的歌謠。大人們也覺得這書寫得好,能教孩子們懂事,便紛紛買來給自家孩子讀。一時間,《小兒語》成了當時兒童教育的熱門讀物。
《小兒語》裏講了什麼呢?它告訴我們,做人要有誠信,要孝順父母,要友善待人,這些樸素而又永恒的道理,通過一個個小故事、一句句短小的歌謠,悄悄地種在了孩子們的心田。這《小兒語》裏頭的故事和智慧,那可都是經過呂老先生精心挑選和提煉的。比如,“沉靜立身,從容說話”,這是在教孩子們要穩重,不要輕浮;“先學耐煩,快休使氣”,這是在告訴他們要有耐心,不要急躁。這些道理啊,放在今天那也是不過時的。當然,書裏也有那個時代特有的思想局限,有些觀點在今天看來可能稍顯消極,但瑕不掩瑜,它積極的一麵,仍然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傳承的。
更有趣的是,《小兒語》一問世,就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在那個信息不像今天這麼發達的年代,它能迅速在民間流傳開來,足見其內容之吸引人,影響之深遠。想象一下,幾百年前的小朋友們,一邊玩耍,一邊哼唱著這些既有趣又有教育意義的兒歌,那份純真與智慧並存的美好,是不是讓人心生向往呢?
所以,這《小兒語》可不僅僅是一本兒童讀物那麼簡單。它裏麵藏著的是咱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積累的智慧和道理。讀起這本書就像是跟一位智者對話,能讓你在輕鬆愉快的閱讀中,學到不少做人的道理。
好了,今天咱們就先說到這裏,如果你對國學有其他的收獲和感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也可以點擊訂閱按鈕,關注之後話題的更新,謝謝大家,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