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智慧的化身諸葛亮(1 / 1)

大家好!感謝大家關注讀書的帥貓,我是帥貓。時光荏苒,身邊的孩子不知不覺就長大了。有時候我甚至在想。如果不抓緊時間教,他快比我強了。於是,趁我現在懂的還比他多,我製作了這套《再不教,孩子就要比我強了》係列。我決定先從國學講起。如果你也是中學生,可以一起來聽一聽。希望也能對你有所幫助。

要提起諸葛亮,恐怕沒有不知道的吧?千百年來他一直被奉為是中華民族智慧化身的奇人。今天咱們就一起聊一聊這位大家喜聞樂見的奇人。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他可是三國時期的一位全能型人才,被後人譽為: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散文家、外交家、發明家,這一串頭銜,簡直讓人眼花繚亂,但每一個都是實打實的厲害,堪稱東漢末年的“六邊形戰士”。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英雄輩出。諸葛亮宛如一顆明星,照亮了曆史的長河。他嫻熟韜略,學識淵博,上知天文,下通地理,連奇門遁甲這樣的神秘學問都玩得轉。諸葛亮還是個科學家。他革新“連弩”,造出“木牛”“流馬”,這些可都是實打實的發明創造,大大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也改善了後勤運輸,簡直就是古代的“科技達人”。

諸葛亮的發跡源於著名的“三顧茅廬”的典故。劉備做為漢室宗親,被認定為皇叔身份,為了請諸葛亮出山,親自跑了三趟請他出山。這耐心,這誠意,也是沒誰了。諸葛亮呢,看似足不出戶,卻把天下大勢分析得頭頭是道,一篇《隆中對》直接給劉備規劃了一條爭霸天下的藍圖,這簡直就是古代版的“戰略谘詢大師”。

曆史上的諸葛亮確實是個用計如神的高手。但在傳說中,諸葛亮的故事更多,尤其在小說《三國演義》裏寫得神乎其神。相傳,在一次與東吳的聯合抗曹行動中,諸葛亮利用大霧天氣,讓士兵們在船上紮滿草人,假裝是進攻的軍隊,結果曹操一看,霧蒙蒙的一片,啥也看不清,隻能下令放箭。這一放,可好,箭如雨下,全射在了草人上。等霧散了,諸葛亮帶著滿滿一船的箭,悠哉悠哉地回去了,留下一臉懵圈的曹操在風中淩亂。這一招,顯得諸葛亮有勇有謀,讓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智謀。

諸葛亮另外一個出名的故事就是 “七擒孟獲”。這事兒發生在諸葛亮南征的時候。孟獲是南方彝族的首領,勇猛善戰,是蜀漢統一南方的一大障礙。但諸葛亮呢,不急不躁,也不靠硬碰硬,而是采取了“攻心為上”的策略。他先是故意讓孟獲抓住,然後又找機會逃脫,如此反複七次,每次都給孟獲留點麵子,讓他心服口服。最後,孟獲終於被諸葛亮的誠意和智慧所打動,心甘情願地歸順了蜀漢。這一招,不僅解決了南方的戰亂,還贏得了當地百姓的心,真可謂是“以德服人”的典範。

上麵這些故事雖然大多是後人因為對諸葛亮的崇拜而編寫的,但是也折射出諸葛亮在古代曆史上閃爍著智慧的光輝。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更是挑起了蜀漢的大梁,對內勤勉謹慎,事必躬親,賞罰嚴明;對外與東吳聯盟固若金湯,六出祁山北伐中原,雖然多次因為糧草不濟未能成功,但那份堅持和勇氣,足以讓後人敬仰。他不僅在戰場上運籌帷幄,還在西南地區搞起了民族團結,推行屯田製,加強戰備,真正做到了文武雙全,內外兼修。

最讓人動容的是那篇《出師表》,字字泣血,句句深情,諸葛亮以一位老臣的身份,向年輕的劉禪諄諄教誨,表達了自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決心。這份忠誠,這份擔當,讓多少後人為之動容。234年,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他的生命雖然畫上了句號,但他的精神卻永遠留在了人們心中。

為什麼說諸葛亮是中華民族智慧的化身呢?因為他不僅有著超凡的才智和卓越的才能,更重要的是他那份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對國家的無私奉獻,以及對待事業的忠誠不渝。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智者,什麼是真正的英雄。同學們,當我們今天學習國學,不僅要學習古人的知識,更要學習他們的精神,讓這份智慧和精神在我們這一代繼續發揚光大。

好了,今天咱們就先說到這裏,如果你對國學有其他的收獲和感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也可以點擊訂閱按鈕,關注之後話題的更新,謝謝大家,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