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謝大家關注讀書的帥貓,我是帥貓。時光荏苒,身邊的孩子不知不覺就長大了。有時候我甚至在想。如果不抓緊時間教,他快比我強了。於是,趁我現在懂的還比他多,我製作了這套《再不教,孩子就要比我強了》係列。我決定先從國學講起。如果你也是中學生,可以一起來聽一聽。希望也能對你有所幫助。
咱們的小講堂已經更新了十期了,很多同學都回複說學到了不少知識。也有一些高年級的同學說,前麵提到的幾個人他們都聽說過。那今天咱們就聊一個不那麼出名的名人,他叫董狐。說起董狐,他是春秋時期晉國的一位太史,也是我國史學界直筆傳統的開山鼻祖。春秋時期,周室衰微,諸侯爭霸、禮樂崩壞。董狐以一己之力,守護著曆史的真相與正義,其事跡之壯烈,足以穿越時空,觸動我們每一個人的心弦。
董狐,姓董,名狐,也有人稱他為史狐,他的家族可以追溯到周朝的太史辛有,那可是周朝了不起的史官。董狐本人,就像他的名字一樣,機敏而正直,他負責督管國家典籍。每一筆、每一劃都力求精準無誤,因為他深知,自己記錄下的,不僅僅是過往的煙雲,更是後世評判是非的標尺。
這裏我們必須提一下晉靈公夷皋,這位國君可真是“不走尋常路”。他聚斂錢財無度,對待臣民如同草芥,整個晉國被他搞得烏煙瘴氣。而此時的趙盾,作為晉國的正卿,那是憂國憂民,多次上書苦諫,希望靈公能夠迷途知返。可惜啊,忠言逆耳,晉靈公非但沒有收斂,反而變本加厲,甚至動起了殺心。先是派人暗殺趙盾,沒有成功;接著又在宴會上設下埋伏,企圖一舉除掉這個眼中釘。趙盾呢,也是命不該絕,兩次都僥幸逃脫,最終被逼無奈,隻能暫時離開晉國,前往邊境避難。
然而,命運似乎總愛開玩笑。就在趙盾逃亡途中,傳來了靈公被自己的同族弟弟趙穿帶兵誅殺的消息。這下子,趙盾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回去吧,難免會被扣上“弑主”的帽子;不回吧,又心有不甘,畢竟自己還是晉國的正卿。最終,趙盾還是選擇了回國,繼續履行他的職責。
就在這時,董狐出現了。他拿起筆,毫不猶豫地在史冊上寫下了“趙盾弑其君”五個大字,並在朝堂之上公開宣讀,以示筆伐。這一舉動,無異於在平靜的湖麵上投下了一顆巨石,立刻引起了軒然大波。趙盾自然是不服,他辯解說是趙穿所為,與自己無關。但董狐卻義正詞嚴地反駁道:“子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討賊,非子而誰?”意思是,你趙盾身為執政大臣,在逃亡時未過國境,君臣之義尚存;回國後又不組織人馬討伐亂臣賊子,這弑君的罪名,不落在你頭上,還能落在誰頭上?
看到了吧,這就是董狐。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史學的尊嚴,什麼是曆史的真相。在那個權力鬥爭激烈的年代,他敢於直麵強權,堅守自己的原則,這種精神,是多麼難能可貴啊!而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子,更應該從董狐身上汲取力量,無論將來從事何種職業,都要秉持一顆正直的心,勇於追求真理,守護正義。
好了,今天咱們就先說到這裏,如果你對國學有其他的收獲和感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也可以點擊訂閱按鈕,關注之後話題的更新,謝謝大家,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