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謝大家關注讀書的帥貓,我是帥貓。時光荏苒,身邊的孩子不知不覺就長大了。有時候我甚至在想。如果不抓緊時間教,他快比我強了。於是,趁我現在懂的還比他多,我製作了這套《再不教,孩子就要比我強了》係列。我決定先從國學講起。如果你也是中學生,可以一起來聽一聽。希望也能對你有所幫助。
上一次見麵咱們一起認識了一下國學的分類。你還記得嗎?國學大致可以分為經史子集四大類,以及後來加入的兒童蒙學。那麼如此浩如煙海的國學典籍,到了近代,是誰發起收集整理的呢?讓我們一起把時光倒流回風雲變幻的1919年。那時候新文化運動的浪潮正洶湧澎湃,新思潮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整個中國仿佛都在尋找一條通往未來的新路。就在這股力量達到頂峰之時,一位名叫胡適的學者,他突然站出來,喊出了一句讓人耳目一新的話:“整理國故”!
這一聲呼喊,就像是在平靜的湖麵上投下了一塊巨石,激起了層層漣漪,也引來了無數的議論之聲。有人拍手叫好,有人則搖頭不解。但無論如何,胡適先生的這一倡議,最終彙聚成了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讓“整理國故”運動在學術界開出了璀璨的花朵,結出了豐碩的果實。
胡適先生說啊:“咱們中國的一切過去的文化曆史,那可都是咱們的‘國故’,裏頭既有閃閃發光的‘國粹’,也難免摻雜著些‘國渣’。你不了解那些‘國渣’,又怎能真正懂得欣賞和珍惜咱們的‘國粹’呢?”
胡適先生這話道出了“整理國故”的精髓,那就是: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為的是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前行。
那麼,這場運動到底給咱們帶來了啥好處呢?首先,它就像一位魔法師,把咱們的傳統學術從古老的殿堂裏請了出來,給它換上了現代的新裝,讓它能更好地適應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新文化運動的啟蒙之光,也因此照得更遠、更亮了。
再者,胡適先生可不含糊,他直接打破了經史子集四部分類的老規矩,用西方的學術體係給國學來了個“大改造”。這下子,國學不再隻是經學的天下,史學、文學、哲學……各個學科都迎來了自己的春天,特別是史學,它終於掙脫了經學的束縛,自由自在地奔跑在了學術的田野上。
還有就是這場運動讓學者們的眼界大開,他們開始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部古籍,無論是經典還是非主流,都一視同仁。這樣一來,國學的研究範圍就像是被打開了一扇扇的窗戶,外麵的風景美不勝收,國學也因此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更絕的是,胡適先生和其他學者們,還把西方的科學方法引入了國學研究。想象一下,考古學家們拿著小鏟子,在殷墟上小心翼翼地挖掘,用科學的手段揭示著曆史的秘密,那感覺是不是特別酷呢?而這一切,都得益於“整理國故”運動帶來的新風。
最後啊,這場運動還催生了一大批現代學術研究機構和團體,它們就像是國學研究的“航母”,載著學者們乘風破浪,探索未知的領域。這些團體通過“集團化研究”,取得了一項又一項令人矚目的成就,讓咱們的國學在國際舞台上也綻放出了耀眼的光芒。
同學們,這就是“整理國故”運動的故事。它告訴我們,無論是傳統文化還是現代文明,都需要我們用心去整理、去傳承、去創新。希望你們在學習國學的道路上,也能像胡適先生那樣,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又有開拓創新的勇氣。
好了,今天咱們就先說到這裏,如果你對國學有其他的收獲和感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也可以點擊訂閱按鈕,關注之後話題的更新,謝謝大家,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