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2 / 3)

R′=IgIQ(RFL+Rg1)=4062.5×(15+3.75)=12kΩ

這時電流表的等效電阻為:

Rg5=R′//(RFL-R′+Rg1)=12//(15-12+3.75)=4.32kΩ

所以R13=Rz1k-Rg5=24-4.32=19.38kΩ,在阻值向小擴展時,必須引入分流電阻,計算方法如下:

R×100Ω擋,Rz100=2.4kΩ,則R12=Rz1k×Rz100Rz1k-Rz100=24×2.424-2.4=2.67kΩ;

R×10Ω擋,Rz10=0.24kΩ,則R11=Rz1k×Rz10Rz1k-Rz10=24×0.2424-0.24=0.242kΩ=242Ω;

R×1Ω擋,Rz1=0.024kΩ,則R10=Rz1k×Rz1Rz1k-Rz1=24×0.02424-0.024=0.024kΩ=24Ω;

當開關置於×10k擋時,電壓必須提高10倍,這時1.5V電源不起作用,中心阻值為Rz10k=240kΩ,考慮15V電池內阻約為1kΩ,所以R×10kΩ擋限流電阻R14=Rz10k-Rz1k-1=215kΩ。

5)電容的測量原理

部分萬用表表盤上具有測量電容的標度尺,可以用來測量電容器的容量。測量電容時可將萬用表調至交流電壓擋,外加可調交流電源E。

(1)調節交流電源E電壓,使萬用表指針滿刻度偏轉,此時交流電壓為U,且U=IRV,其中I為指針滿刻度偏轉的電流,RV為萬用表對應擋的內阻。

(2)保持電源E不變。將被測電容器接入,電流減為I′,此時U=I′Z=I′R2V+X2C。

式中,I′為接入電容後的電流;Z為接入電容後的總阻抗;XC為電容的容抗。

由於電壓保持不變,所以IRV=I′R2V+X2C。

因此

I′=RVR2V+X2CI=RVR2V+12πfC2I

式中,RV、C、I、f都是常數;I′由電容C的值決定,即:指針偏轉角α隨電容C值而變動。

α∝F(C)

可見,可以直接從萬用表表盤電容的標度尺上讀出電容的數值。

6)電平測量原理

在萬用表的表盤上一般有“dB”標度尺,它是用來測量電平的。dB是分貝的表示符號,而分貝是電平的單位。電平的測量實際上是變換成電壓的測量實現的,因此工作原理與交流電壓的測量相同。分貝的定度是以600Ω負載上消耗1mW的功率(壓降為0.775V)定為0分貝的,表盤上的分貝刻度,是以10V交流電壓擋經換算而標出的,在這一擋上可以直接讀出音頻電平的分貝數。

dB=20lg(U2/U1)

其中,U1是0dB電壓的有效值,即:0.775V;U2是輸入交流電壓的有效值。

萬用表的使用注意事項

萬用表類型較多,麵板上的旋鈕和刻度盤標記也有所不同。所以使用萬用表之前,必須仔細看清旋鈕所選擇測量的物理量和量程,熟悉刻度盤上各條刻度所對應的物理量。萬用表的正確使用應注意以下幾點:

(1)使用之前應檢查表頭指針是否在零位上,若不在零位,應先進行“機械調零”,即:在沒有被測電量時使萬用表指針指在零電壓或零電流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