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呂不韋:政治中心最早的商人(1)(1 / 3)

呂不韋被曆史學家成為“政壇裏的商人”,毫不誇張的說,他的傳奇故事影響了中國以後所有的商人。

大約前330年至前288年,呂不韋誕生於濮陽的一個家富千金的大商人的家庭裏。

呂不韋的家族是曆來有聲望的,他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傳說中的炎帝時代。據說,炎帝的後代,伯夷之後因有功而被封於呂,即今河南南陽西,子孫繁衍就以呂為姓,這就是呂不韋遠祖的來曆。

公元前十一世紀,呂氏門中出了一個使呂氏族譜耀然生輝的大人物。

那是殷朝晚期,在渭水上流的銵溪河畔,今陝西省寶雞縣城北銵溪河,有一位老者在江邊垂釣。隻見這老翁手持釣竿端坐岸邊,兩眼凝視滔滔東去的河水,紋絲不動,像一座石雕。三天三夜過去,而老翁連一條魚也沒有釣到。原來,這老翁用的是根本沒有釣鉤的漁竿,他當然是釣不到魚的。此人就是曆史上有名的薑太公。薑太公字子牙,原名呂尚,是呂氏祖先中第一個顯赫人物。他之所以無鉤而垂釣,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當時,正是殷朝末年,殷王紂暴虐無道,人民無法生存。有一個周族在殷人統治區域的西方,即今陝西岐山、鳳翔一帶,趁殷朝統治腐敗之際日益強大。這一支以農業經濟為主的部族,國力日益強盛,並不斷向東擴展,企圖推翻殷朝。但開始時,新興的周族畢竟不是擁有數百年統治經驗的殷人的對手,屢屢失敗。率領周人發奮向東擴展的周文王尚未行動,殷王就把他囚禁起來。據說周文王被囚在裏,在今河南省湯陰縣,曾潛心鑽研古代流傳下來的八卦,寫出《周易》。

後來,被放出囚地的文王回到周地後,就決心積蓄力量要把殷商推下曆史的舞台。為了達到目的,他招賢納良。在渭水邊他遇到薑子牙,交談之後兩人相見恨晚,文王拜薑尚為師,共同籌劃伐殷大業。不久,文王去世,其子武王繼位,薑太公被尊稱為"師尚父"輔佐武王,終於率領周人及其各族人將殷商王朝推翻,在公元前十一世紀建立了西周王朝。薑子牙,即呂尚,不僅能在亂世之時分析形勢,順從潮流從而立下了不朽功業,而且他本人確實也是一個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負於千裏之外的謀士。他有一部《太公兵法》,是一部流傳千古的兵書,就是記載呂尚用兵之術的軍事專著。

機遇加才智,時勢造英雄,是呂尚成功的兩大因素。

八百年後,呂氏門中出現的呂不韋也具備這些條件。

人世間的某些規律不斷重現於曆史發展的長河中。似乎有意向人們預示著什麼。

西周建立之後,呂尚被封於齊,稱薑姓,人們逐漸淡忘了他的呂姓。而原來呂氏集中的呂國,也無聲無息消失了。從此,呂姓後裔輾轉流徙四方,分散在中原各地。

生活在那個時代的呂不韋,耳聞目睹自己的國家的衰敗,深刻體會到弱肉強食。衛國的處境也逼迫呂不韋到衛國以外去謀求出路。魏國一直是秦國的攻擊對象,所以從公元前275年秦國大舉進攻魏開始,魏國都大梁曾三次被圍攻。秦國企圖滅亡魏國,幸巧燕、趙與魏聯合抵抗秦國,才使魏國苟延殘喘。但此後的十年,秦和魏、趙的大

戰連年不斷。衛國的濮陽是雙方爭戰的關鍵之地,秦軍早已兵臨城下。作為魏國卵翼下的衛國,被秦吞並易如反掌。呂不韋的父親是個家財萬貫的大商賈,年輕的呂不韋從小就受商人家庭熏陶。當時的衛國濮陽又是一個擁有特殊文化的地區。麵對著即將到來的社會變革,不管是為保住萬金的家資,還是為謀求個人出路,遠離衛國出外發展是他惟一出路。而商賈的本性不僅要保持家產,並且隨時

準備將資本投向利潤最大的場所,以求收獲更多的財富。

邯鄲又是當時全國有名的大都會。所以,帶著對未來的憧憬和遊樂的夢想,懷著冒險心情,大約在公元前的265年,呂不韋便遷移到了繁華的趙國國都邯鄲。

呂不韋初次來到邯鄲,這裏的一切簡直使他目不暇接。邯鄲遠比濮陽繁華得多,這座始建於公元前386年趙敬侯元年的趙國的首都,已擁有百年的曆史。這裏不僅是趙國的政治中心,而且是南通鄭、衛,北接涿、燕,東連魯、齊的交通樞紐,是關東各諸侯國中最大的商業中心之一。在政治上和經濟上都居於舉足輕重的地位。

邯鄲城建築規模宏偉,布局嚴謹。全城由北、西、東三城組成,呈不規則的品字形。其中,西城高聳而莊嚴的是宮殿,北城和東城為市區和臣民住宅。全城布局井然有序。那西城的區域中,高高的圍牆內,一幢幢龍****館的信宮和東宮等,樓亭軒榭錯落有致地佇立著。其間馴養著數不盡的瑤草瓊葩,珍禽異獸。這裏還有聞名各國的叢台,如處世外。王城長1475米,寬1387米,東廓城長1400米,寬850米,氣勢宏偉。在當時各國的王宮中,尚沒有能與之相媲美的。幾條大道連接王城和東、西兩城,幾輛車可以同時並駕齊驅。那道路兩旁的店鋪、驛舍、酒肆琳琅滿目,到處車水馬龍。就是那一般百姓的住宅,也是很整潔有序的,並非一般小城的茅屋所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