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勢之爭 第二百一十一章——三層意境(1 / 2)

圓滿的劍術是極度可怕的,在此之前,一丈之內是金蓮劍術的最佳攻擊距離,達至圓滿後,這個距離增加到三丈,三丈之內,一劍刺出,敵人會生出相隔千山萬水的錯覺,畢竟相隔千山萬水,你的劍法再快,也不可能一下子刺到我,有的是時間防禦或者反擊。

高手過招,一絲錯誤都會致命,這恰恰是金蓮劍術存在的意義。

金蓮劍術,是金屬性的劍術,和本身劍的意境就很相符,這對於梁天來說,也更能發揮它本身的實力。

現在,梁天領悟通徹,伏龍劍術不能再一步進化成完美,因此隻要把這個意境更加自然化,與天地相融,讓精神意誌強大的武者看不出虛實,分辨不出真假。

如何自然化,與天地相融,按梁天的打算,便是觀察山山水水,從中尋找到規律。

山,具有高度,巍峨不動。

水,可剛可柔,流動不息。

兩者結合在一起,一靜一動,互相矛盾,卻又極為協調,這是人力很難達到的境界。

梁天忽然想起佛家修煉的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此為修煉開端,隻能見到事物的表象,無法看到本質。

第二個層次,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此為達到一定境界後,可由事物的表象看到本質,不為肉眼所迷惑。

第三個層次,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此是已得超然智慧,進入無我境界,‘山山水水’已與我無礙。

梁天目前還處於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當然,與普通武者相比,他的境界高了不知多少,至少他已經在接近事物本質,而其他人依舊朦朦朧朧,執著於眼前所看到的。

“若是我達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階段,別說金蓮劍術了,就算是伏龍劍術,也能夠徹底融合,並且融入更多的意境,甚至遠遠不止。”佛家的這三個層次幾乎是包含了一切,跨度極大,哪怕隻相差一個層次,之間的差距也有如天淵,不可逾越。

梁天不指望能達到第二個層次,事實上指望也沒用,第二個層次距離他太遠了,看穿事物本質已經是接近天道的境界,想要去領悟都無從領悟,隻能一步步積累,踏踏實實。

如果把第一個層次分為三個階段,梁天僅僅處於第二個階段,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利用第二階段的境界,去完善金蓮劍術的意境。

而且,他還不能完善伏龍劍術,因為伏龍劍術已然達到了完美,達到了他所能達到的頂點。

第二個意境梁天不會去奢望,因為他還沒有領悟。

而且,按照梁天所想的方法,那第二個意境,已經算得上是劍意的層次,那是什麼層次,那是隻有道魂境界方能掌握的劍意。

第一日,梁天觀察附近的山水。

第二日,梁天觀察附近十裏的山水。

第三日,梁天觀察小的山水。

由小環境到大環境,梁天的感悟越發深厚,所謂的山山水水,在他眼中如同一幅水墨畫,意境盎然。

這一日,梁天離開了小島,踏足大秦王朝王都。

王都之外的一處湖麵上,波光粼粼,一望無際,遠遠望去,天水一線,震撼人心。

腳掌在湖水上踩動,梁天進入到一種玄而又玄的境界,不再特意去參悟金蓮劍術意境,從有意變成了無意,說無意也不正確,因為他的目的正是要參悟金蓮劍術意境。

一通通百法,感悟山水意境,達到領悟劍術的目的。

如此一來,更加貼近自然。

前方的湖麵在震蕩,三名先天境界武者正圍攻著一頭先天妖獸,戰況十分激烈。

腳底下的湖麵泛起一陣陣波紋,梁天心中豁然開朗。

原來金蓮劍術缺乏的是一抹真實感。

山不動,水流淌,這是最死板的狀態,看似一靜一動,其實枯寂無聲,山峰源於它的高度,應該還有風吹過,河水源於它的柔性,應該被風吹皺,裏麵倒映著山峰或者樹木,乃至花花草草。

山的厚重,水的流動,心的真實。

臉上露出淡淡的微笑,梁天踏步走向戰鬥地點。

三人遠遠的看到了梁天,一臉警惕。

咻!

身形一展,梁天瞬間來到三人三丈內。

這時,極為古怪的一幕發生,三人感覺時間好像變慢了,梁天在幹山萬水之外緩緩走來,距離他們很遠很遠,那頭眼睛充血的先天妖獸也是如此,同樣沒有留意到梁天已到身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