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無限延長的帝國邊界(7)(2 / 3)

最後一個成吉思汗汗國克裏米亞汗國幸存了兩百多年,因為格萊王朝已經接 受了奧斯曼人的宗主權,受到奧斯曼帝國軍隊的保護。因此,盡管彼得一世由於 卡爾洛維茨(1699年)條約而占領了亞速海,但他在普魯特(1711年)條約中又 不得不把它歸還給克裏米亞汗國。1736年,俄國人再次占有亞速,甚至占領了巴 赫奇薩萊,但是,由於貝爾格萊德(1739年)條約,他們再次歸還了所征服地。 最後,由於庫楚克-凱納爾吉(1774年)條約,俄國人迫使奧斯曼帝國承認了克裏 米亞汗國的“獨立”。接著俄國代理人使道勒特?格萊三世垮台,以他的堂兄弟 沙希因?格萊取代他,沙希因?格萊隨即成了葉卡特琳娜二世的附庸(1777年) 。不久,克裏米亞貴族起義反對沙希因,沙希因向俄國人請求援助。波特金率7萬 大軍到達克裏米亞,吞並該國(1783年)。倒黴的沙希因被趕走,越過了奧斯曼 人的邊境。奧斯曼突厥人報複他,把他送到羅德斯島,他在該島被砍頭。於是, 在法國大革命前夕,歐洲的最後一個成吉思汗汗國也滅亡了。

伊利汗國是大蒙古帝國的四大汗國之一,元朝西南宗藩國﹐13世紀中葉至14世紀中葉統治波斯的蒙古汗國。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子旭烈兀所建。旭烈兀及其繼承者自稱伊利汗。伊利(il)﹐突厥語“從屬”之意。

1221~1222年﹐成吉思汗在攻滅花剌子模的戰爭中﹐占領了波斯東部呼羅珊諸城。1231年﹐窩闊台遣大將搠裏蠻統諸部軍三萬西征﹐攻滅在波斯西部複國的花剌子模算端(Sulan﹐阿拉伯語“國王”之意)劄闌丁﹐征服和招降了波斯大部分地區。其後﹐穀兒隻(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魯迷(小亞細亞的塞爾柱王朝)等國也先後歸附蒙古。窩闊台命搠裏蠻領所部軍隊鎮戍波斯﹐並設置了管轄阿母河以西波斯各省的行政機構。1251年蒙哥即位後﹐置阿姆河等處行尚書省﹐以阿兒渾為行省長官﹐設治於呼羅珊的徒思城(今伊朗馬什哈德附近)。1252年﹐蒙哥遣同母弟旭烈兀分鎮波斯﹐統兵征討尚未降服的國家﹐以搠裏蠻軍和出征怯失迷兒(克什米爾)等處的蒙古軍並隸旭烈兀﹐又命諸王各從所屬軍隊中簽發十分之二隨從出征。1256年﹐旭烈兀軍攻滅盤踞拶答而(今伊朗馬讚德蘭省)諸山城的“木剌夷國”(伊斯蘭教亦思馬因派勢力。其它伊斯蘭教徒稱他們為mulidah﹐意即“異端者”)。1258年攻陷報達(伊拉克巴格達)﹐殺末代哈裏發(Khalifat﹐伊斯蘭教主的稱號)﹐滅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國阿拔斯朝)。1259年﹐分兵三路﹐侵入敘利亞。次年春﹐旭烈兀得知蒙哥卒於四川﹐於是留先鋒怯的不花繼續征進﹐自率其餘軍隊退回波斯。九月﹐怯的不花軍在阿音劄魯特被密昔兒(埃及)算端忽禿思軍擊潰﹐蒙古所占敘利亞諸城盡失。

旭烈兀回波斯後﹐獲悉忽必烈已經即大汗位﹐並與幼弟阿裏不哥發生了汗位之爭﹐遂不再東返蒙古。他向爭位雙方派出使者﹐表示擁護忽必烈為大汗﹐指責阿裏不哥。元世祖忽必烈遣使傳旨﹐將阿母河以西直到密昔兒邊境的波斯國土和該地蒙古﹑大食軍民劃歸旭烈兀統治。於是﹐原由大汗政府直接管轄的波斯地區﹐實際上成為旭烈兀的領地﹐從而建立了又一個汗國。其領土東起阿姆河和印度河﹐西麵包有小亞細亞大部分地區﹐南抵波斯灣﹐北至高加索山。旭烈兀以蔑剌哈(今伊朗阿塞拜疆馬臘格)為都城﹐設宰相以掌管全國政務﹐任命了各省長官﹐命長子阿八哈領汗國東部呼羅珊等省地。1262年﹐欽察汗國(又稱金帳汗國)別兒哥汗為爭奪旭烈兀控製下的阿塞拜疆地區﹐發兵來攻﹐雙方激戰兩年多。別兒哥雖然退回﹐但此後兩蒙古汗國經常為領土爭端發生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