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草根皇帝朱元璋(二)(2 / 2)

此時,盡管朱元璋擁有十萬兵力,聲勢比過去大了很多,但是占有的地盤仍然很少,而且四麵受敵。東麵和南麵是元軍,東南是張士誠,西麵是徐壽輝,雖然同是反元武裝,但是張、徐二人同小明王卻相互敵視。不過,北麵小明王、劉福通率領的紅巾軍主力,大大牽製了元軍,而且,張士誠、徐壽輝的力量還不足以兼並朱元璋。這樣一來,朱元璋暫時沒有對付不了的敵人,並且麵臨著一個很好的發展機會。

朱元璋目前首要的任務是鞏固以應天為中心的根據地。於是在占領應天不久,朱元璋立即派徐達攻取鎮江。出戰前,為了嚴明軍紀,朱元璋故意以放縱士卒的罪名將徐達抓起來,並準備以軍法處斬。此時,李善長出來求情,眾將不知是計,也一起求情。於是朱元璋就順水推舟,說看在眾人的麵上,暫時免去徐達死罪,不過要徐達攻下鎮江後,做到不燒不搶,方可完全赦免徐達之罪。眾將見對待主將尚且如此嚴厲,因此,無不嚴守軍紀,鎮江很快攻下。

到1357年冬,朱元璋在一年的時間裏先後攻下了金壇、丹陽、江陰、常州、常熟、揚州等地,控製了應天周圍的戰略據點。到1359年,從現在的地圖看,朱元璋已經占領了江蘇南京、太湖以西,往南經江蘇、安徽、浙江三省交界處,到浙東的一塊長方形地區。與四年前剛占領應天時相比,形勢已大有改觀。

在完成了“高築牆”的部署後,朱元璋便著手實行“廣積糧”了。在初期,軍糧的解決主要是靠強征,即征收“寨糧”。但是長此以往,軍隊就會成為純粹的破壞力量,失去民心。為了解決糧食問題,朱元璋除了動員百姓進行生產外,決定推行屯田法,大力開展軍隊屯田,任命元帥康茂才為都水營用使,負責興修水利,又分派諸將在各地開墾種田。幾年工夫,到處興屯,府庫充盈,軍糧充足。

在1360年,朱元璋下令不再征收“寨糧”,以減輕農民負擔。為了積糧,朱元璋明令禁酒,但是其手下大將胡大海的兒子胡三舍與別人違法犯禁,私自釀酒獲利,朱元璋知道後,下令殺了胡三舍,有人進諫說胡大海此時正在攻打紹興,希望朱元璋可以看在胡大海的麵子上放了胡三舍。朱元璋大怒,堅決嚴明軍紀,於是自己動手將胡三舍殺掉。

在爭取民心的同時,朱元璋還不斷網羅人才,特別是地主階級的知識分子,朱元璋在應天還專門修建了禮賢館來接待他們。這些人在朱元璋統一全國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如李善長、朱升。朱元璋十分尊重儒士,他曾在1358年召見儒生唐解實,詢問漢高帝、漢光武、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平定天下之道,這也表明朱元璋決心要開創一個新的封建皇朝。

朱元璋建立以應天為中心的根據地,在長江上遊有陳友諒,長江下遊有張士誠,東南鄰方國珍,南鄰陳友定。方國珍、陳友定的目標在於保土割據,張士誠則對元朝首鼠兩端,沒有多大雄心;陳友諒最強,是朱元璋占領應天後遇到的最危險的敵人。

陳友諒本是徐壽輝手下大將倪文俊的部下。後來他殺死倪文俊,並於1360年挾持徐壽輝,攻占了太平、采石。於是陳友諒以為應天唾手可得,就殺了徐壽輝,在采石稱帝,國號漢,改元大義。

接著,陳友諒約張士誠東西夾擊應天,平分朱元璋的領地,應天大震。朱元璋隻好召集眾將商量對策,一時眾說紛紜。惟有劉基默不作聲,朱元璋知道劉基有主張,於是征求他的意見,劉基認為目前最危險的敵人莫過於陳友諒,必須集中力量消滅他。雖然陳友諒勢力強大,但是他殺君自立,部眾離心,人民疲敝,故而不難戰勝,隻要等他們深入,再以伏兵擊之,不難取勝。

朱元璋同意劉基的判斷,於是設計誘敵深入,製造戰機。朱元璋的部將康茂才和陳友諒是老朋友,於是康茂才修書一封,派人送到陳友諒營中,約陳攻擊應天,並說願意在江東橋作內應。

六月二十三日早晨,陳友諒率艦隊主力趕到應天郊外的江東橋,才發現橋是石橋而非木橋,方知受騙中計。但為時已晚,朱元璋的伏兵奮起攻擊,陳友諒大敗。朱元璋收太平,占領信州、安慶。陳友諒敗逃九江,第二年八月攻下安慶,於是朱元璋率軍直取陳友諒的老巢江州,陳友諒逃往武昌,朱元璋攻克江西和湖北東南部。

正在這時,中原紅巾軍發生分裂,力量削弱。至正二十三年二月,張士誠乘人之危,派部將呂珍進攻安豐,劉福通向朱元璋求救。待到朱元璋率軍趕到安豐時,劉福通已被呂珍殺死,朱元璋隻救出小明王韓林兒,把他安排在滁州居住。

朱元璋率主力營救小明王時,陳友諒認為反攻時機已到,於是率兵進攻洪都(今江西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