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加強道德修養,成就高尚品德(1 / 3)

忠誠是真誠的最高境界

越來越精明的現代人,穿行在鋼筋水泥構架的都市中,常常在不經意中忽視了為人忠誠的規則。他們或見利忘義、因小失大,或目光短淺、斤斤計較,或爾虞我詐、欺來騙往,從而上演了一幕幕違背良心、令人痛心疾首的悲劇。

忠誠在為人問題上是有生命力的。例如許多外國企業在用人之道中首選目標是考驗忠誠。一個不忠誠的員工,往往會把公司看成是福利機構,或是自己另謀高就之前的腳踏板、墊腳石,工作沒有責任感,公司的興衰榮辱和他沒有關係。這樣的員工完全遊離於公司利益之外,又何談忠誠呢?

在人類的道德取向上,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都有融會貫通之處。西方人最鄙視說謊的人,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說幾句假話,但他們的母親認為這幾句謊言會給他將來的為人刻下烙印,為免於將來受人唾棄,做母親的會對孩子進行說理教育,讓他們認識到說謊所產生的惡果,比如無人信任、使自己喪失信譽,難以在社會上立足等。東方人更是將忠誠視為為人的美德,稱其為最有價值的“人格天條”。

一個人的忠誠之心表現為:

一、忠誠於國家

蘇霍姆林斯基說:“忠誠於祖國,這是一種最純潔、最敏銳、最高尚、最強烈、最溫柔、最有情、最溫存、最嚴酷的感情。一個真正熱愛祖國、忠誠於祖國的人,在各個方麵都是一個真正的人。”

在我國曆史上,雖然有時世事不公,但像嶽飛、於謙、林則徐等忠誠於國家的傑出人物,其高尚情操永遠閃耀著光芒。這些人物雖曾蒙冤於一時,但最後還是得到了後人的公正評價,受到後人的敬慕景仰。二、忠誠於家庭

家庭是一個避風港,是一個人工作之餘休憩和恢複活力的地方。幸福的家庭是成功的基礎,但是一定要切記,美好的家庭是自己兢兢業業創造出來的,它的成功在我們的掌上。

三、忠誠於公司

有家公司因為對手公司業務的紅火而擔心自己被擠出市場,雖然他們想盡辦法來扭轉公司的劣勢,但還是沒有一個萬全之策讓自己在商界占有一席之地。怎麼辦呢?後來,他們終於通過關係,派人接近對手公司一名倉庫主管,讓他暗中出賣該公司機密。這名主管在重金的誘惑下,利令智昏,將自己公司的內部機密,如產品庫存數量、價格策略、營銷渠道一一泄露出去。在競爭中幾個回合下來,原來那個欣欣向榮的公司節節敗退,最後元氣大傷而宣布破產。而它先前的對手,卻借著它的破產穩步發展。

這是一個典型的不忠誠的案例。這種不忠誠,就像一顆埋在辦公室裏的定時炸彈,隻要時間到了,就會將辦公室炸得片甲不留。因此,作為一位有職業道德的員工,上班需要堅守的準則是:何事可為與何事不可為;做人需要堅守的信條是:絕不選擇良心的墮落。

真心對待每一個人

有道德修養的人,力求做到“四真”,即心真、口真、耳真和眼真。這“四真”當中,當然以心真為根本。心真就是心地真誠無虛偽,純淨沒有雜念。眼真與心真有著密切的關係,眼真就是能正確地認識身邊的人和事。口真,就是對於身邊的人和事不胡亂評說,不隨便發議論。耳真,就是不去聽邪道傳聞,以免擾亂心性。

心理學家史威夫特講過他遇到的一件事。

有一個億萬富翁為了測試別人對他是否真誠,就假裝生病住進醫院。結果,那富翁說:“很多人都來看我,但我看出其中許多人都是為了分配我的遺產而來的,特別是我的親人。”

史威夫特問他:“你的朋友來看你了嗎?”

“經常和我往來的朋友都來了,但我知道他們不過是當做一種例行的應酬罷了。”

“還有幾個平素與我不和的人也來了,我想他們肯定是聽到我病重的消息,幸災樂禍來看熱鬧的。”

照他的說法,他測得的結果就是:根本沒有一個人對他有真正的感情。

史威夫特就告訴他:“為什麼要苦於測驗別人對自己是否真誠,而從來不測驗一下自己對別人是否真誠呢?”

真誠從來都是對等的,人心從來都是相互的。你對人真誠,人對你必定真誠;你對人欺詐,人對你必定欺詐。

以下是經營人脈的經驗之談:

做事要公正,不要有私心與歪心。

氣度要大,不要計較生活中的小事,樂於“吃虧”。

謙虛、禮貌、尊重,不要擺出盛氣淩人的架子。

得理讓人,即使道理在你一方,當辨明是非曲直後,應高姿態,主動和解。

隻有真誠才能和諧相處

社會是由多變化的、多層次的、無數的人際關係網組成的立體網絡,每個人都是這一網絡結構中的“結”,同上下左右、四麵八方、各種各樣的人發生著關係。沒有豐富的閱曆,沒有一顆真誠的待人之心,沒有屈伸自如的豁達胸懷,就難以與人和諧相處,難以在社會上來去自由。

美國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異常受歡迎,而他的仆人更是對他頂禮膜拜。這一切源於他能真誠地與人和諧相處。羅斯福的黑人男仆詹姆斯·亞默斯曾經寫過一本《西奧多·羅斯福,仆人眼中的英雄》的暢銷書。在那本書中,亞默斯描寫了羅斯福的一係列生活細節。

羅斯福卸任以後,一天到白宮去拜訪,碰巧塔夫脫總統和他太太都不在。他真誠喜歡卑微身份者的情形全表現出來了,他向所有白宮舊仆人打招呼,甚至連廚房的女工都能叫出名字來。

亞默斯在書中寫道:

當總統(羅斯福)見到廚房的歐巴·桑亞麗絲時,就問她是否還烘製玉米麵包,桑亞麗絲回答他,她有時會為仆人烘製一些,但是樓上的人都不吃。

“他們的胃口太差了,”羅斯福有些不平地說,“等我見到總統(塔夫脫)的時候,我會這樣告訴他。”

桑亞麗絲端出一塊玉米麵包給他,他一麵走到辦公室去,一麵吃,經過園丁和工人的身旁時,還跟他們打招呼……

“他對待每一個人,都同他以前一樣。他們仍然彼此低語討論這件事,而艾克胡福眼中含著淚說:‘這是將近兩年來我們唯一有過的快樂日子,我們中的任何人,都不願意把這個日子跟一張百元大鈔交換。”亞默斯總結說。

為什麼羅斯福離職後還受到以前仆人的歡迎?就在於他有一顆真誠、善良、尊重別人的心。

與人為善,平等尊重,是與人和諧相處的基礎。要像羅斯福那樣,主動熱情地與周圍的人接近,表示出一種願意與人交往的願望。切忌顯出孤芳自賞、自詡清高的態度,使人產生你高人一等的感覺。不平等的態度,永遠不會贏得友誼。

以下是交際的八條建議:

1.親切有禮笑臉常開。不要板著麵孔、不聞不問,表現得不耐煩。

2.不忘原諒、寬待別人。遇到矛盾要多把自己和別人的心理位置加以調換,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

3.原則性與靈活性兼顧。與人相處難免有矛盾,隻有對立,沒有調和,很容易將事情搞糟。在對立發生時,必須學會內剛外柔,這樣問題就好解決多了。

4.以信義為重。與人相處必須講信義,我能以信義待人,別人也會以信義待我。

5.為人處世堂堂正正,切忌背後耍手段。否則,最終下場難免可悲。

6.與人為善,多道人之長。假如這是出自內心,就會增進別人的好感,能放心地與人共事合作。我授恩於人,不圖報答,也不向別人誇耀,別人會記住我的好處。

7.生活中不可能做到人人對我滿意。豪爽者易受多疑者猜忌,勤奮者易受懶惰者反感。對無理的非議要心中有數,但不可無端猜疑別人。

8.不要過分顯示自己。因為在這同時,就意味著貶低別人,這樣難免令人生厭,致使自己孤立。

9.切忌傲慢。受教於他人,要虛心聽取;批評別人,不要居高臨下;對不如自己的人不要冷淡,這樣便會得到別人的尊敬。

隻有坦誠才能化解誤會

由於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相處時難免發生誤會。在誤會產生後,當事雙方誰也不願主動地、麵對麵地將諸多雞毛蒜皮一類的事談清楚,相反隻在背後說三道四,論長論短,以致誤解越來越多,隔閡越來越深,甚至反目成仇,結果令人沮喪。

誤會產生的負麵影響不能忽視,它帶來痛苦,帶來煩惱,甚至會產生悲劇。所以,陷入誤會的圈子後,必須調整自己,采取有效的方式予以解除。這種有效的方法就是坦誠麵對。

有兩戶人家緊鄰而居,東家的人和樂相融,生活幸福美滿;西家的人經常爭吵,天天雞犬不寧。這種情形引起了一位社會學專家的興趣。社會學專家問東家的人說:“你們一家人為什麼從不像西家人那樣經常爭吵,而能夠和睦相處呢?”

“因為我們一家人都認為自己是做錯事的壞人,所以能夠互相忍讓相安無事;而他們一家人都認為自己是好人,因此爭論不休大打出手。”東家的人如此回答。

心理學家又問:“這是怎麼回事呢?”

東家人回答說:“譬如有一個茶杯被打破了。在他們家自以為自己是好人的情況下打破杯子的人不肯認錯,還理直氣壯地大罵:‘是誰把茶杯亂擺在這裏的?’擺杯子的人也不甘示弱地反駁:‘是我擺的,你為何不小心把它打破了?’彼此間不肯認錯,不肯退讓,僵持不下當然會吵架了。可是我們家,如果誰不小心打破茶杯,就會抱歉地說:‘對不起,是我疏忽打破了杯子。’而放茶杯的人聽到也會回答:‘這不全怪你,是我不應該將茶杯放在那兒。’像這樣坦白承認自己的過失,互相禮讓,怎麼會吵架呢?”

社會學專家點了點頭。

東家人真是智人智語。不是嗎?與人交往時常抱以“對不起,我錯了”的心態,把自己的姿態放低,學會謙卑,以坦誠來修煉自己的心性,擴大自己的肚量才能化解許多誤會。

以下是消除誤會的妙方:

1.當麵說清

解決誤會最簡便的方法是當麵說清。有人由於缺乏勇氣,不敢當麵對質,結果把問題搞得極複雜。因此,如誤會產生後,需要親自向對方作出說明,當麵表明心跡。

2.主動解釋

有人被誤會攪得頭昏腦漲,總感到心中窩火,礙於情麵不好啟齒,結果時間越拖越長,誤會越陷越深。所以,有了誤會,要主動解釋清楚。3.查明原因

產生誤會後,往往導致甲方怒氣衝衝,充滿怨恨和敵視;乙方滿腹狐疑,委屈壓抑。此時,雙方要保持冷靜,必須下一番功夫調查,搞清楚對方的誤解源於何處。

4.請人擺平

有時候,雙方誤會較深,個人解決可能會受到限製,請他人擺平,不失為聰明之舉。

5.書信傳情

書信的作用不可估量,有時,當麵難以啟齒的話題在信上會坦然地表達出來。寫信時措辭一定要簡短、親切、明了,語氣需要真摯、誠懇,充分表達自己願意消除誤會、重新和好的急切心情,以及對對方的信賴和尊敬。

6.重新聚會

有時候在誤會不大的前提下,可以邀請對方故地重遊,或聚會暢談。在和諧、友好的氣氛中,彼此心理上的距離會縮短,以往的不快也會一付談笑中。

7.抓住時機

消除誤會要選擇時機。例如可選擇參加婚宴等喜慶日子,此時對方心情愉快、神經放鬆,胸懷就較為寬廣。這個時候往往能得到對方的諒解。

8.用行動證明

有的誤會用語言解釋不清楚,那麼就用行動去證實。比如在今後的工作中,虛心向其求教,注意肯定人家的長處,在他被人攻擊誹謗時,站出來講幾句公道話,這時以前的誤會便可化解。

清除誤會,需要一點為人的技巧。如果你想和別人正常交往,當雙方發生誤會時,就要真誠地去麵對它。誠心誠意,才能以理服人,以情動人,才能達到交際的真正目的。

自律的生活

一個高度自律的人,才可能控製自己的激情,支配自己的命運。而對於自律來說,很重要的一個方麵就是不能放縱自己的欲望,為了尋求當下的滿足,而以犧牲未來為代價,這會對你的事業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害。

這種自律的要求,表麵看來似乎和前麵提到的要生活在今天、生活在現在的人生哲學相矛盾,然而,事實並不是這樣。

所謂自律,並不是要排斥日常生活中的幸福快樂。然而,隻是貪圖眼前的享受,絲毫不計它對你的目標可能造成的損害,這卻是不足取的。自律的人能夠看到現在的行動和將來的結果之間的聯係,他會為了將來而暫時犧牲眼前,約束自己。

要做到自律,關鍵的一點就是多考慮行動的後果,要讓眼前的行動和長遠的利益一致起來,妥善處理兩者關係。一個自律的人,他的行動並不是聽任欲望支配的,他有自己的信念、價值、目標和對未來的憧憬,這些才是他判斷行動與否的準則。

自律還意味著,你要做一個領導者,而不是追隨者;你要保持自己的獨立,甚至不惜做一個在眾人眼裏離經叛道的人,而不是讓社會決定你的行為。

自律的另一個含義是,不要魯莽行事,逞一時之快。這裏,關鍵是培養自己的一種大局意識,凡事都以自己的目標為重,不受外界過多的幹擾。樂觀的力量

生活往往使我們的預期成為現實。如果我們凡事都是一種消極悲觀的態度,認定別人對我們不懷好意,總是在輕視我們、傷害我們、欺騙我們,那麼,這一切最後就有可能成為現實。相反,如果你把自己心底所有這些負麵的情緒都拋開,而是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投入生活,相信自己能夠達到自己的目標,那麼,最終你也會成功。人的思想、情感是可以自己支配、自己負責的,選擇了一種想法,也就意味著選擇了一種命運。

樂觀的人,隨時隨地渴望著成功的來臨。他們尋找一切機會,而且總是希望最好的結果。他們精力旺盛,做事一絲不苟,異常專注,恐懼、焦慮,這種種情緒與他們是無緣的。

大多數人都喜歡和樂觀的人相處,喜歡讓他們快樂的天性感染自己,喜歡他們的熱情。他們不僅自己成功,也幫助他們親近的人實現成功。樂觀的人,常常是麵帶微笑、態度溫和的,他們總是從周圍發現積極有益的東西,總是對他人表現出嘉許的態度。物以類聚,在樂觀主義者的周圍,我們常常能發現其他的樂觀主義者,每天懷著期待生活著。

在樂觀者的眼裏,挫折意味著機會,他們還會把這種健康向上的心態向周圍傳播開。他們眼中的自己,也是很積極的形象;在他們的一切思想和想象裏,都為自己描繪了一幅美好的圖景,生活幸福,事業有成。他們總是預想自己的願望都會實現,他們也知道,想象是生活的最好動力,於是總是樂於用最高的目標來激勵自己。

樂觀者對於未來常常會有一個計劃,總是能夠知道自己在往哪個方向去。他們知道自己的目標,所以身處逆境,隻會激發他們的鬥誌,使他們更堅強。他們歡迎挑戰,從不退縮,反而借此來磨礪自己。同時,他們注意知識的學習。

樂觀者與其他人不同的地方還在於,他們極少處在一種混亂、沮喪的狀態中,他們的生活絕不單調乏味,也不缺少同情心。他們不是漫無目的地徘徊在人生的旅程上,相反,他們有自己的目標,知道哪個目標重要,哪個不重要,而且還製定自己的實施方案。在他們達到最終的成功之前,他們先在自己的心裏已經把成功預演了一遍,以後,當成功在他們生活中發生的時候,也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簡樸之美

穿衣的目的有四:一、遮體,二、保暖,三、防衛,四、美觀。這些穿衣的用途我們都要按上述順序一一考慮。符合以上要求,材料講究,又順應潮流的衣服無疑是最佳、最令人喜歡的。第一印象總是給周圍的人留下深刻並永久的記憶,這十分正確。所以,這個論題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和思考。我們居住在一個文明的社會中,注重衣著是我們應該為此付出的微小的代價。但如果我們對其他一切置之不理,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外表上,那可就大錯特錯了。我們總是把美觀作為衣服最重要的要素,其實美觀比起其他穿衣的目的來應該排在第四位。

隻要衣服不破不舊,就要盡量選擇便宜的,樣式的選擇最基本的要求是既不過分新潮又不過分落伍。我們應該更多地考慮衣服的整潔,而不應過分在乎光澤或質地。在工作環境允許範圍內,要盡量保持衣著整潔。

經常出入娛樂場所,參加騎馬遊樂以及其他各種各樣的娛樂活動是一種奢侈的行為,當然是應該反對的。對於年輕人來說,奢侈主要表現在對衣著的過分講究上,這種奢侈的行為是一種浪費行為,完全是虛榮的表現。舉例來說,如果某些人認為他們一出門就會引起所有行人的注目,因而更容易得到別人的認同,這種觀點是十分錯誤的。當你穿著華麗的衣服出現在公共場合,明辨是非的人對你的衣著會無動於衷;和你一樣有著虛榮思想的人會覺察你正在試圖引起他們的注意,所以對你漠然處之;有錢人更會對你視而不見,你的虛榮心都不會得到滿足。穿衣應該適可而止,要根據自己的條件來選擇合適的衣服。比如一個醫生當然不能穿得像個木匠,但是每個人都穿得如此華貴就沒有必要了。如果人們認為通過外在的修飾能獲取什麼優勢的話,那真是大錯特錯了。當然,製衣廠和定製衣服的商鋪的買賣就可能不會太興隆,人們也不會把衣著華美當成是緩解自身壓力的途徑。

畢竟,對一個男人的評價要看他自身的能力或是有沒有誌氣有朝一日成為有用之才,但是對某些虛榮而又愚蠢的女人來說,華麗的衣著經常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當然更多的女性還是能夠避開外表的誘惑作出自己正確的結論,她們看得比較透徹,對其他人的判斷有自己的標準。即使華麗的衣著能夠幫你討到一個看起來不錯的老婆,但它們能保證你的老婆勤儉節約、聰明賢惠嗎?你能保證你的老婆對你外表的依戀會一直到老嗎?

人的自然美與外在的修飾是迥然不同的,不管現在還是將來,即使對於男人來說,自然美也是一個重要砝碼,女人更甚。但是,自然美不一定必須用華麗的衣著來襯托。在這方麵,女人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她們能發現藏在破衣爛衫之中的美好的東西,而且把這當成是一種神秘和你身上非常有價值的東西,此種女性,雖然可能自己有著虛榮的思想,卻瞧不起男人的虛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