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坐夜
在家鄉農村死了人了,人都紛紛趕去坐夜,一夜裏,會唱孝歌的紮式,以約定的一種喪鼓,鑼的節奏,唱一陣子孝歌,打一陣子鼓,一直輪換著來,圍著死人的棺材,一直從暮色裏轉到天明,不唱歌的或在火堆子邊烤火,或打撲克,打麻將賭博,坐過這一夜,到夜裏一點左右,過喪事的人家,在正常人的安排下,都安排有飯食,叫青夜飯,使來坐夜的人不飯著。
這夜,要從人死的那一天,一直坐到死人上山埋下的那天,中間唱多少遍,不能論定,要請了陰陽先生,根據死人的生辰八字,和死的時辰,參照死者家屬的生辰,走與不走,來定日子,好的三二五天,長的十六半月不滿,日子短的,能給主人省些開銷,少受些煎熬之處,但長短,不論由自己相了定,得有日子定,家鄉人都信這些,不能隨便改。
冬日裏,長短倒也不怕,人走不了,開銷,大不了就煙,糊湯飯,再沒有咬了牙也開銷的起,人一走又有幾個親人,能死呢!幹到墊天就麻嫌了,不到三天就臭了,讓人不敢靠近,到上山那天,都不願靠近,喪者家就一個紅包接一個紅包地給了,才有人願抬,拉死人的人,叫八仙,在坐席時,煙,酒,菜都比一般的好些。
從死那天夜裏,到上山之間的夜,叫小夜,一般去的人,都比較少,去的,大凡是死者生前的好友,或親人,去坐夜,送送生前的友人,以慰藉心靈,或幫喪者家裏幹些啥!也有一些人,這是最好時候,吃,有人管了,地方,主人提供,聚在一塊放心玩。
人一死,喪者家人,就該來了,當地有威望的人當都管,支客,來安排,計算裏裏外外的事,和上山那天,拉多少席,多少煙,多少酒,多少肉,多少菜……算成錢,有喪者家人去張羅,家裏有錢的,也人請,沒錢的,就從儉算,或去張羅借,喪事,一定要辦下去的,從這天起,也就有友人,來送禮的,近親多送,一般人,送的少,有送錢的,有送玉米,麥子的,肉,洋芋的,一律交如賬房,登記入冊,以到喪家以後償還人情,送禮的多少,便反映這家子勢力威望。多則上萬,少則幾千幾百。威望高的家子,過表子一找,不賠多少錢,威望低的所有花銷隻有靠你借或貼了。
送禮的人,都怕三十六,認為送到三十六,一年運氣定不好,所以,送到三十五,便有人想送都不敢送了,所以,有人便日弄一些危險的人送了三十六,便紛紛有人送。也有主人,怕影響客人送禮,就從後邊記,前邊兩頭,記賬,在三十六亂編個名字,隻要三十六一過,禮簿上的名字,就蜂湧直升,到上山前的夜,也叫“大夜”達到頂峰。
大夜這些去的人很多,去為了大夜之後,上山那天的酒席,大有人在,多是家裏一些貧寒,給多少好吃的人,或一些乞丐,或瞎子,人死白家喪,隻要去了都是客,誰也不好趕誰,都有席上坐;但不全都是為了吃,因為,這山裏已通了電,有電視,但也看膩了,農民渴盼更多的文化生活,這坐夜,也許也算作一種文化生活了,賭博,打撲克,打麻將,在這些達到了頂峰,人裏三層,外三層地圍著小方桌,眼睜得老大在博,死人的棺材邊,歌把式一個接一個,而有錢的人家,為了要樣子,請了道士在一邊做道,叮叮咣咣熱鬧的真如小時看大戲。
這便讓人想起一位名作家的話,人死後,最悲哀的是為死人而活著的親人,對於別人,似什麼也沒有發生,太陽照早上東邊起來,爬出來,天照準時黑,準時亮,人們照樣吃喝,該幹啥幹啥,從這坐夜之中,驗證了這些,一般人美呀!樂呀!隻有死者的親人,頭頂白布,哭著臉,或守在親人的棺材邊燒紙,跟在唱歌的人身後,圍著棺材轉守靈,或進進出出地忙。
於老年的死,葉落歸根,是過喪,悲哀的氣氛,還輕些,對於那些不帶夭折的少年,和暮年而之悲哀的氣氛,讓人不敢置身,湊失望。
人,自到這世上來,便意味著死,生生死死,這是誰也氣不了的死,死人,是誰家也避免不了的事,人們也平淡的生活裏,也許,交替體味著幸福快樂與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