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豬傳染性胃腸炎豬傳染性胃腸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流行迅速,傳染性大,發病率高,不論年齡大小的豬均能感染,病豬急劇腹瀉,
診斷:潛伏期多為12~48小時,病初體溫升高40~40.5℃,主要特點是同欄豬在1~2天相繼發生腹瀉,黃綠色稀糞直噴而出,食欲減少或不吃,口渴飲水,有時嘔吐-病豬迅速消瘦,個別衰弱的病豬在2~5天內死亡,絕大多數病豬在第3~5天逐漸好轉,5~7天豬的食欲基本恢複正常。部分仔豬在病後一段時間裏,生長發育緩慢。剖檢見胃底部和腸粘膜有明顯充血,腸係膜血管顯著充血,腎有尿酸鹽沉積,髓質部常充血.
防治措施:
1、魚腥草、亞婆潮楊桃葉各200克,酸藤仔250,煎水混飼料服。
2、欖核蓮、白玉川蓮、海金沙、半邊旗、三丫苦、酸藤仔、甘草、餳葉藤、銀花各0.5斤,白礬2兩,用水煎煮製成藥液3000毫升。藥液要過濾、消毒、封裝。用法:大豬用10~15亳升進行肌肉注射。
3、生毛射香(五羊草)100克,牛耳楓150克,煎水混飼服(大豬一頭一次量)。
(二十八)疥癬病
疥癬是豬一種常見皮膚病,蟲體寄生在豬的頸部、腹部及四肢內側,嚴重的遍及全身。
診斷:蟲體在動物的皮膚內寄生,皮膚出現小結節、水泡。搔癢時小水泡破裂流出滲出液,滲出液與脫離的上皮細胞,被毛和汙染物混雜,幹燥後結成痂皮。如有化膿菌侵入傷口,則形成膿腫,皮膚變厚,失去彈性。
防治措施:
1.畜舍保持幹燥、通風、透光。換墊草。對畜舍、用具用10~20%的石灰乳、0.5%故百蟲水溶液或1%的燒堿等進行消毒。
使用藥物治療前1~2天,先在病畜患部剪毛,用肥皂水洗淨患部,除棹癡皮和汙物,進行塗藥。
0.2~0.5%敵百蟲溶液,噴豬身和欄舍,隔3~5天一次,連噴2~3次。或用臭藥水煤焦油皂溶液)5份,溶於100份溫水中,再加入5銥敵百蟲溶液5份,供塗抹用。
石灰硫磺合劑,用生石灰1份,硫磺華1.6份、水20份,先將石灰與硫磺華混合,置於鍋中,慢役加所需的水,並邊煮邊加攪拌,經1~2小時,待藥物煮成橙紅色,取出澄清過濾,除去沉澱物,即可用以治療疥癬病。
魚藤精乳劑:魚藤精(含2.5%魚藤酮)100毫升,加水500~800毫升.肥皂200克,合成後用以塗抹或噴病畜.
(二十九)產期癱瘓
產期癱瘓包括產前癱瘓和產後癱瘓。表現為行走不穩,站立困難,直至臥池不起。產前癱瘓是由於懷孕後期母豬缺乏礦物質、蛋白質,維生素等.或年老、衰弱、缺乏運動,懷孕後期胎兒迅速增大,後軀負荷增加,產後癱瘓主要是分娩過程中受損傷。多見分娩後1~2天內發生。
診斷:產前癱瘓發生於產前數天。病初表現兩後肢無力,站立不能持久,常交替踏步,不願行走,逐漸發展到站立困難,時間一久可發生肌肉萎縮,嚴重者臥地不起。
產後癱瘓發生於產後數天或哺乳開始後1~2周內,症狀主要是後肢無力,不能站立.豬一般發生後癱瘓較多.
防治措施:
日糧中加入1%石粉或粗製碳酸鈣及1%食鹽,或運動場內放一些蠔殼粉或蛋殼粉,讓母豬自由采食,以預防本病。
靜脈注射10%氯化鈣20~30毫升,或10%葡萄糖酸鈣50~100毫升(可加入5%葡萄糖鹽水250~500毫升),每日1~2次。
黃芩、六曲、陳皮各20克,白術15克,竹草6克,水煎內服。
老薑、蔥頭,艾葉各50克,黑醋500克,煮沸加入灑2兩去渣灌服。渣抹四肢及腹部。艾炙穴位:百會、滴水、安腎、追風(宜產後癱瘓用)。
為刺激後肢血液循環,每日按摩患肢或塗拭10%樟腦油精或四三一合劑。
便秘時,給予鹽類瀉劑(硫酸鈉或硫酸鎂25~50克)或用溫水灌服。
(三十)產後缺奶
母豬年老、消瘦、懷孕後期飼養管理不當,內分泌失調,母豬患慢性消耗性疾病等引起缺奶。
診斷:母豬乳房鬆弛,乳出小,擠不出乳汁或乳汁稀薄如水。母豬不讓仔豬吃奶,仔豬咬母豬乳頭,母豬長期貪下降或厭食,身體逐漸消瘦。
防治措施:
主要補給懷孕及泌乳母豬豐富而易消化的飼料,提前給仔豬補料。初產母豬可每天按摩乳房數次。
鰱魚500克、冬瓜皮250克,加水煎服,連用數次。
扁魚或生蝦750克,木瓜500克,黑醋1.5公斤,將扁魚搗爛炒熟飼黑醋,放入粥內,喂飼數次.
王不留行15克,穿山甲、通草、火麻仁各25~50克,扁魚尾2150克(或豬油100~2。0克),米500克,加水混合促,去藥渣後分兩次喂服。
若懷疑由內分泌不足而引起者,可注射垂體後葉素1~3毫升(即10~30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