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炎靈,每公斤體重40毫克,肌肉注射,每天一次,連用5天.
土黴素汕劑或水劑與卡那黴素結合交替使用,在重病豬的前明治療,效果更佳.
(八)仔豬黃痢
仔豬黃痢又名早發性大腸杆菌病,為初生仔豬的一種急性、髙度致死性的疾病。本病發於初生一周以內的哺乳仔豬,以~3日齡為最多見,發病率高,死亡率也高.
診斷:潛伏期很短.最短的在生後12小時發病,最多在
1~3日。病豬以腹瀉為主要症狀,糞便呈漿狀,黃色或黃白色,含有凝乳小片,糞便沾染尾、會陰和後肢等病豬精神沉鬱,吃乳減少以致停止,口渴,迅速消瘦,脫水、眼球下陷、全身衰弱,昏迷而死。解剖見頸部、腹部的皮下常有水腫,腸粘膜充血、出血變化,腸係膜琳巴結呈嚴重變性,有彌漫性小點出血,肝、腎常有小的凝固壞死灶.
防治措施:
預防黃痢,仔豬1日齡起,口服硫酸鏈黴素1萬單位,1天2次,連服3天。
治療黃痢每頭口服硫酸鏈霄素3~5單位,溶於10毫升5%誦萄糖溶液中,腹腔注射,一天2次,連用3天,一窩豬中一頭有病,全窩治療。
土黴素,每公斤體重50~100毫克,分兩次口服,連用3天。
氯黴素注射液,每公斤體重25~30雜克,肌肉注射,每天2次,連用3天。
(九)仔豬白痢
仔豬白痢是10~30日齡仔豬常發的一種疾病。天氣不好,陰雨潮濕,冷熱不定,飼料品質不良、配合不當或突然改變,母豬乳太濃或不足,圈場汙穢等,都可促進本病的發生和加重病情。
診斷:病豬突然發生腹瀉,排出漿狀、糊狀的糞便,色乳白、灰白或黃白,有腥臭味。病豬背拱起,行動緩慢,毛粗糙無光,皮膚失去光澤,食欲減少,發育遲滯。病程短的二、三天,長的一周左右,發病率高,致死率低。解剖見胃腸道充血、出血性炎,腸係膜淋巴結輕度腫脹.防治措施:
白頭翁6克,龍膽草3克,黃連1克共研成粉末,用米湯調成糊狀喂豬。
二連地藤0.5公斤(鮮的)煮水喂仔豬,一天可治愈。水竹殼燒灰,給母豬吃或給仔豬吃,每頭母豬或一窩仔豬,每天50克左右,拌入飼料內喂服,這是湖南農民鄧玉柏試驗的.
馬齒莧,發現仔豬拉白痢時,可采一些馬齒莧給母豬吃或給仔豬吃。
大蒜頭,仔豬出現白痢後,每天可在母豬飼料內拌1~2兩搗碎的大蒜頭,也可以喂仔豬。
瘌蛤蟆去內髒,用黃泥包著放在熱灰內烤千。研成粉末拌入母豬或仔豬飼料內,可以治愈仔豬白痢。
小槐花(羊帶歸)牛耳楓各2的克煎水(或粉碎)混飼料,喂母豬過奶。
失水嚴重的仔豬,腹腔注射5%葡萄糖,生理鹽水200~300毫升,每天一次,連用三天。以上提出幾種治白痢方法,選擇其中的一種都可以治好仔豬白痢。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搞好豬舍衛生,經常消毒豬舍,根據仔豬生長需要,飼料中補充營養.
(十)口蹄疫
口蹄疫俗名“口瘡”,是偶蹄獸的一種急性發熱.高度接觸性傳染病,主要經消化道,損傷的粘膜和皮膚感染,傳播快,多為散發性,也可造成大流行。
診斷:潛伏期1~2天,病豬以蹄部水泡為主要特征,病初體溫升高至40~41℃,精神不振,食欲減少或不吃,口粘膜形成小爾泡或糜爛。蹄冠、蹄叉、蹄踵等部出現局部發紅,發熱等症狀,後形成水泡,水泡破裂後形成糜爛,如無細菌感染,一周左右痊愈。嚴重者病豬鼻鏡、乳房也常有爛斑.仔豬通常呈急性胃腸炎和心肌炎而突然死亡。
防治措施:
發生疫情要及早向上報告,采取嚴格封鎖、隔離、消毒、治療的綜合性措施。
仔豬可用抗口蹄疫高度免疫血清預防或治療,每公斤體重1~2毫升,皮下注射.
1口腔可用清水,食醋或0.1銀高錳酸鉀衝洗,糜爛麵上可塗以1~2%明礬或碘酊甘油,也可用冰硼散吹入口腔。
I蹄部可用3%臭水,來蘇兒洗滌,抹幹後沫餾油或魚石脂軟膏或青黴素軟膏。
乳房可用肥皂水或2~3%硼酸水清洗,然後,塗以青黴素軟膏或氧化鋅魚肝油軟膏.
(十一)豬水泡病
豬水泡病是由一種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接觸性傳染病,經消化道及皮膚粘膜感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多發生在春,冬兩季。發病率較高。
診斷:潛伏期2~5天,病初在蹄冠和蹄踵、蹄底和趾間等處皮膚有腫脹,疼痛。病豬跛行,隨後出現大小不等水泡,裏麵充滿水泡液,很快破裂形成潰瘍。病豬體溫升高到40~42℃,食欲減退,精神沉鬱,2~3天後體溫下降,水泡破裂,形成爛斑。若無感染,兩周左右則可康複。防治措施:可參考口蹄疫的防治方法,
(十二)豬便秘
豬便秘是各種年齡的豬都可發生。通常由於飼喂堅硬含纖維多的飼料,飲水不足,缺乏適當運動等原因引起的。
診斷:病豬食欲減退,口渴增加,喜躺臥呈腹痛,隻排少量幹糞,顆粒狀糞球,在糞球上行些粘液,腹圍增大,腹壁觸診可摸到堅實串珠狀的球龔。
防治措施:
灌腸。
植物油50~100毫升,加水灌服。
硫酸鈉20~60克,大黃扮5~10克,研成粉末加水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