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以為很多人會一直陪在身邊的。其實,一個人陪在你身邊的時光往往是非常短暫的,有可能長達N年,也有可能短到幾小時。我們無法預知未來會發生什麼,我們真的應該好好把握每一個當下。為什麼青春年少的時候總是覺得有大把的時間可以恣意揮霍呢?我想大概就是年輕吧,年少總是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總愛皺著眉頭,眼淚涕零,每天苦哈哈的叫囂哭喊,我苦。你真的苦嗎?其實未必吧。
七月初,已經能明顯的感覺到,每天的溫度都在升高,天氣開始悶熱起來。我們褪去了薄外套,隻著單衣衫了。高一下學期的分班考,在意料之中又在情理之內,不快不慢也不緊不張的來到了。考試完的後麵一周,成績單將會陸陸續續的寄到每個人家裏的郵箱。當然,隨之而來的還有分班通知書。
我是在九月開學的時候,才得知小婉跟我同班。學校根據收上去的文理分班意願表,然後參考每個考生的成績平均分配到各個班級,排班則是電腦隨機挑選的。這一屆選擇文科的人數比往年多,文科總共分出來三個班。成真分在8班,莫拉在9班,而我和小婉在文科7班。曾經在我前座的阿雲選擇了藝術班13班。其他沒有選擇文科的,如比較要好的丁當就還在原來的11班,隻是現在從屬於理科班了。你一定很想問,Young和歐越呢?他們倆怎麼樣了?Young有沒有跟我分在同一個班呢?
暑假在家閑著看泡沫劇的時候,歐越給我來過一通電話,她說她選了文科,因為數學成績拖了後腿,在理科班鴨梨山大,文科班大家的數學成績比較持平,人數少升學壓力小。她媽媽很早就已經在研究高考升學經了,理科生和文科生的升學比例是10:1,也就是說每10個理科生參與競爭搶一個大學的升學名額,而文科生同期是隻有1個人報考同一所高校大學的文科科係。但是理科生的錄取名額要多,而文科生的錄取名額要少,其實從大學錄取的分數線上來講是同比例的,無論是文科還是理科,統招的大學都是根據該年報考人數的總體考試成績定錄取分數線。當然,文科報考人數少,每個錄取名額的成績檔,相對的競爭壓力要小一些。於是,這也促使一些原本高二是在理科班的童鞋,在高三為了考上心目中理想的高校,劍走偏鋒,選擇了調班去文科班和藝術班。有了理科紮實的數學底子,進文科班如果其他科目迎頭趕上,去藝術班補習藝術特長,常常會成為文科班和藝術班的前幾名和高考的黑馬。
我還記得分班考最後一場結束的時候,Young跑來找我遞給我一張小紙條,上麵寫著他叔叔的電話號碼。他說我現在還沒有手機,暑假我會跟叔叔在一起,幫他的忙跟著他跑市場。Young是個心思細膩頭腦靈活的男孩子,他很多時候心裏有很多的事,但是他不說出來隻是隨口提提他要幹什麼。
我接過紙條,疊成小方塊放進筆盒裏。然後開始收拾考試用具,準備回家。Young站在我的課桌邊,沒有要離開的意思。我一邊清理課桌裏的書籍,一邊問他,“Young,您老今個是怎麼拉?考試完就是暑假了,趕緊打道回府唄。”
“我想送送你。”他說,“暑假那麼長,該有好長的時間見不到你了。”
我楞了,看了他的眼睛好幾秒。他很靦腆的衝我笑了一笑,手撓了撓後腦勺假裝很隨意很輕鬆的樣子。他真的不是個會說謊話也不會掩飾自己表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