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入小說閱讀模式之前,笙笙先先給大家介紹幾個曆史人物:
元好問(1190年—1257年),字裕之,號遺山,山西秀容(今忻州)人。金宣宗興定五年(1221年),元好問進士及第。宋理宗端平元年,即元太宗窩闊台七年(1234年),宋、蒙聯軍攻入金京,金哀帝自殺,金國滅亡。當時,元好問帶著八歲的白樸一起出逃。之後,他閑雲野鶴、著書寫作,再也沒有出仕。宋理宗寶祐五年,即元憲宗蒙哥七年(1257年),元好問在河北獲鹿寓舍逝世。
忽必烈(1215年—1294年),全名孛兒隻斤?忽必烈,他是成吉思汗的孫子、托雷的兒子、蒙哥的弟弟,也是元朝的創建者。元世祖中統元年(1260年),蒙哥去世,忽必烈即位,並以“中統”為年號。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取《易經》中“大哉乾元”之意。次年(1272年),忽必烈改中都為大都,並定都於此。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忽必烈突然改變了他一向崇尚的“種族歧視”政策,提高了南人和儒士的社會地位。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忽必烈在大都病逝,享年79歲,在位35年,諡號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廟號世祖。
察必皇後是忽必烈的第一任也是他最敬愛的皇後,至元十八年(1281年),察必皇後香消玉殞,在她時候成為皇宮之主的是忽必烈的第二任皇後,南必皇後。孛兒隻斤?真金是忽必烈和察必皇後之子,雖然排行第二,卻是嫡長子。中統二年(1261年)被封為燕王,至元十年(1273年)被封為皇太子,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英年早逝。後其與正妃弘吉剌?伯藍也怯赤(闊闊真)之子鐵穆耳代替其成為忽必烈的繼承人、元朝的第二位皇帝。趙國大長公主月烈和魯國長公主完澤是忽必烈最寵愛的兩個女兒,月烈嫁與趙武襄王愛不花,完澤嫁與斡羅真。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初名文雲孫,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南宋吉州廬陵(今屬江西省)人,與陸秀夫、張世傑合稱為“宋末三傑”。宋理宗寶祐四年(1256年),文天祥進士及第。十八年後(1274年),他起兵勤王。宋端宗景炎元年(1276年),文天祥以右丞相兼樞密使的身份出使元營,被蒙古統帥伯顏扣留,後來逃回溫州。兩年後(1278年),文天祥在五坡嶺兵敗被俘,自殺未遂。次年(1279年),崖山決戰之後,南宋滅亡,文天祥被押往大都,被囚禁了三年零兩個月。至元十九年(1282年),文天祥被斬於燕京柴市。
趙禥,初名趙孟啟,又名趙孜、趙長源,宋理宗趙昀的養子,他先後被封為建安王、永嘉王和忠王。宋理宗寶佑八年(1260年),即景定元年,趙禥被立為太子。宋理宗於景定五年(1264年)因病逝世,趙禥於同日繼承皇位,是為宋度宗,並於第二年(1265年)改年號為“鹹淳”。為趙禥育有子嗣的後妃有:宋恭帝趙?母皇後全氏、宋端宗趙昰母淑妃楊氏和宋懷宗趙昺母修容俞氏。宋度宗鹹淳十年(1274年),趙禥因病去世。
吳淑姬(生卒年不詳),南宋湖州人,生平事跡不詳。“淑姬”並不是她的本名,至於她的本名是什麼,沒有人知道,隻知道她的父親是一個秀才,簞瓢屢空,家徒四壁。吳淑姬有《陽春白雪詞》五卷傳於後世,南宋黃升曾說:“淑姬,女流中黠慧者,有詞五卷,佳處不減李易安。”
上述諸位雖然都不是本書主角,其地位卻也舉足輕重,大家有個粗淺認識即可,因為本在書中,他們都不是以原貌出現的。另外,本書中還有其他曆史人物,一是因為地位無足輕重,二是因為與曆史原型無涉,所以笙笙就不為他們別做一傳了——小說之所以為小說,這便是它的自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