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任務一 印後加工概述(1 / 2)

學習目標:掌握印後加工的定義,熟悉印後加工的分類,了解印後加工的發展趨勢。

應知理論:印後加工定義和目的。

應會技能:能掌握印後加工的基本涵義,把握印後加工的發展趨勢。

學習任務描述

做一個小調查,印刷品在完成印刷之後,通常並不能直接使用,而是要進行不同程度的加工,那麼到底需要哪些加工呢?

一、印後加工的定義

(一)印後加工的曆史演變過程

從印刷的發展曆程來看,印刷是一個不斷分工的過程,以書刊印刷為例,在初期,排版、校對、印刷、裝訂等往往並沒有明確分工,有時甚至印刷者也是作者本人,在這樣環境下印刷生產效率比較低。

1445年古登堡發明鉛印,它使印刷生產力大大提高,同時標誌著進入現代印刷階段,印刷開始出現分工:製版—印刷—裝訂,說到裝訂,有些人將它等同於印後加工,這並不十分恰當,因為印刷還沒有發明之前,已有裝訂了,而印後加工是在印刷發明之後,逐步發展而形成的工藝過程。

裝訂在印刷還遠未發明之前人們將竹片裝訂成冊,而且形成了多種多樣的裝訂風格,有的還流傳下來,為印後加工提供豐富的借鑒資源。

(二)印後加工的定義

隨著現代印刷業的分工,印刷形成為一個係統工程,主要分為印前、印刷和印後加工三大工序,印後加工是指將印刷品按要求的形狀和使用性能進行加工的生產過程。

在出版行業中,以書、報、刊為主要加工對象,其工作重點在於折頁、配頁、訂書等工序;對包裝類的印刷品來說,其工作對象更加複雜,如盒、袋、杯、罐等,其印後加工的工作重點主要在於裱紙、模切、粘合等。

二、印後加工的分類

(一)印後加工的分類

印刷品印後加工按其加工目的,可分為三大類:

(1)表麵整飾主要是改變印刷品的表麵光澤度、防汙、防水等性能,如上亮光油、亞光油,亮光膜、亞光膜;提高印刷品立體感,如壓凹凸、水晶立體滴塑加工;增強印刷品的閃爍折光感,如燙箔、壓光紋加工等。

(2)特定功能加工印刷品因為它的使用目的和對象不同,促使它必須具備或增強它的某些功能,如防水、防油、防磨損、防蟲等防護功能;有的印刷品則要具備某些功能,如鈔票、有價證券、磁卡等,應具有相當級別的防偽功能。

(3)成型加工印刷品具有以上的各項功能後,並不一定可達到應用的要求,有的印刷品還需要進行成型加工,如製紙杯、紙盒、紙箱等,仍需要將印刷半成品進行模切、壓痕、粘(訂)合等成型處理。

(二)印後加工的意義

印後加工能使印刷品具有一定的性能,並有一定的使用價值;另外,印後加工能夠與印刷設計密切配合,使服務的對象具有個性,有利於產品的銷售;精美的印後加工,可提高商品的附加值等。

三、印後加工的發展趨勢

1.印後加工設備的智能化

印後加工設備具有相當的智能化,可以有效地消除各工序中的不協調性,使工藝技術順利進行,可縮短生產周期,同時也為相類似的產品加工提供範例。以智能標簽為例,在為貨物噴墨打印或粘貼標簽時,具有智能化信息在印後加工和打印同時完成,為貨物的分發加上了智能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