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飛雲的笑容在這一瞬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肅然深沉的神色,時間仿佛在此時停住了腳步,以至於趙飛雲就這麼一動不動地凝視著眼前的朱棣,一直凝視了好久好久。
終於,在良久的對視之後,趙飛雲的嘴角之上再一次揚起了一絲淺淺的微笑,緊閉上了雙目仰首長歎道:“終於——成功了!”
“是啊。”一旁的道衍和尚見狀也不禁發自內心地感歎道:“自從王爺將趙軍師的妙計告之了我等以後,我等對此實在是大為欽佩,日夜盼望此計可以馬到成功。如今眼見此事終於水到渠成,真是大感快慰,可喜可賀啊。”
趙飛雲並未對道衍和尚的感歎做出答複,反而像是突然想到了什麼似的,猛地睜開了緊閉的雙眼,牢牢地瞪住了站在麵前的朱棣,無比嚴肅地問道:“目標是誰?”
“和軍師估計的一樣。”朱棣微微一笑道:“是周王。”
“果然如此,真是太好了!”趙飛雲聞言不禁長出了一口氣,滿心欣慰地長歎道:“周王為人囂張跋扈,封地又正好擋在北平的前麵,加之他的軍隊極少,正是最理想的攻擊目標。不知朱允炆是以什麼理由攻打他的啊?”
“貪贓枉法、目無君父、私鑄銅錢等總共一十八條大罪,條條都夠將他碎屍萬斷了。”朱棣笑道:“看來此次朱允炆是真的發火了,他明顯是想借著這次懲治藩王的機會來為他自己樹立君威,是以一下子便調動了四五萬的兵馬去對付周王那區區三千的王府侍衛,殺雞都用上牛刀了,手筆可真是夠大的。”
“朱允炆讓誰領兵?”這才是趙飛雲最為關心的問題,也是最為關鍵的一個問題。須知此次乃是朱允炆自登基為皇以來第一次對外用兵,在他建文一朝的曆史上這幾乎具有裏程碑並的重大意義,所以今日領兵的將軍很可能就是朱允炆心目中未來的天下兵馬大元帥,是以這個人的身份對於如今的燕王一方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
朱棣精於權謀之道,當然也明白這其中的利害關係,是以他也早將這個人的身份來曆給查得一清二楚。此時眼看著趙飛雲那期盼的目光,朱棣在微微一笑之後便輕鬆地道:“這次趙軍師肯定是要大吃一驚了,因為此次朱允炆指派的領軍大將就是——曹國公李景隆。”
“李景隆!”趙飛雲聞言之後不由呆了一下,然後又猛地大笑了起來,萬分愜意地道:“李景隆,原來是李景隆!朱允炆啊朱允炆,我也算是服了你了,你竟然想到要用李景隆為將,了不起!夠膽色!”
“怎麼這個李景隆很厲害嗎?”在場的眾人之中隻有高全盛不知道李景隆是何方神聖,當下禁不住好奇地問道:“趙兄弟你似乎對這個人很了解啊。”
趙飛雲聞言點了點頭,嘲諷地歎道:“高大哥你不知道,這個李景隆乃是名門之後,國公之尊,是個一向主張裁撤藩王的強硬派,和黃子澄、齊泰那些人的關係極為親密。”
“隻可惜這個人卻不像黃、齊二人那麼潔身自愛,到處都是毛病,多得數也數不過來。我對他這個人隻有十六個字的評價:自視過高,言過其實;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啊?”高全盛聞言陡然一愣,不信地說道:“這個人有這麼差嗎?那朱允炆為什麼還要用他為將?”
“估計是黃子澄舉薦的。”趙飛雲笑道:“李景隆一向都和黃子澄交好,再加上他這個人從來都喜歡高談闊論、自吹自擂,是以不通軍事的黃子澄很有可能被他那種紙上談兵的小把戲給迷惑住,而不知輕重地將他舉薦給朱允炆。否則的話,我想朱允炆是不至於敢用一個沒有半點實戰經驗的李景隆來打他平生第一場大戰的。”
“這麼說朱允炆此次不是栽定了?”
“高先生這話就說錯了。”朱棣聞言若有所得地笑道:“李景隆的確是很不堪,但是那個周王卻隻會比他更加不堪。更何況此次李景隆是以超過十倍的兵力來圍剿周王,絕對是必勝無疑的。”
“勝了才好!”趙飛雲雙眼之中突然綻放出了兩道淩厲的寒光,恨恨地道:“這個李景隆和朱允炆一樣都是一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家夥。如果說這次他們輸了的話,說不定還會自我反省一下;可是如果這次他們旗開得勝的話,朝堂之上的那些撤藩派必定會因此而變得更加囂張跋扈,目空一切。這對我們來說絕對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情。”
“不錯。”朱棣重重地點了點頭,神情之間同樣充滿憎恨地哼道:“正所謂是‘驕兵必敗’,朱允炆這種人年少氣盛、目光短淺,根本不是明君之選。他日到了沙場之上,本王必要他死無葬身之地!”
“所以王爺現在要做的就是裝聾作啞,由得李景隆去胡作非為。”趙飛雲笑道:“而且還要鼓動其他藩王出頭,讓他們也成為朱允炆消滅的目標。須知他滅的藩王越多,朱允炆心中的傲氣便越盛,而諸王的仇視心理也就越強。等到他們的自信心膨脹到極限了,諸王也全都得罪光了,他們滅亡的日子也就到了。”
說到這裏,趙飛雲禁不住仰首向天,高聲長歎道:“朱允炆啊朱允炆,枉你身為一國之君,竟然連這點識人之明都沒有,連李景隆這樣的紈絝子弟都可以任用為將,你可真是個無可救藥的亡國之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