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不要做一個膽小懦弱,被有錢人洗腦,變成了一個不敢去爭取自己應得東西的好人。
不當好人 ,並不代表著你要去燒殺搶掠 ,並不是要你做傷天害
理的事,才能證明你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我想告訴你們,過去你所
充當的好人,並不是實際意義上的好人,隻不過是一無所長,自以為
是和膽小懦弱的代名詞,真正的好人,有原則,有分寸, 有底線。
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過得很苦,活得很累,是因為想在別人心
目中活成一個完美的好人 ,總是把別人的需要擺在第一位 ,而忽略
自己的感受,寧可委屈自己也要滿足別人,這種平時我們口中所說的
老好人,它也叫做取悅症。
這種人有 2 個誤區 ∶
第一個誤區,我對別人好,別人就會對我好,隻要我對別人好,
對方就應該對我也不差,否則就是我做的還不夠好。這些人付出的時
候,心裏是對別人有期待的,一旦這個期待沒被滿足,就會認為做的
還不夠,就會給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當然對別人也就有了更高的期
待。
對一個人付出,不要指望人會給你回報。
比如我給一個人吃個梨子,我不會指望他還一個給我。比如我看
中一個人才,送給他 10%的股份,我不會指望他對我好,我投資的是
他的能力,會為公司創造遠遠超出我給他的股份。如果有一天我失望
了,我城個人不會有任何意見,我隻會認為是投資失敗,做生意總有
有輸嘛,裏麵沒有對人性有期待,這是關鍵 !
第二個誤區,認為隻有不斷的付出才能維護好關係。不得不承認,想維護好人際關係,一定程度的忍讓、包容、付出都是必不可少的,
但味的付出和給予,不僅不會讓你和其他人的關係更好,反而會破壞
你們間的關係。
為什麼這麼說?
當你對朋友給予而沒有索取的時候 ,會對別人形成一種情感上
的綁架而且還剝奪了對方回報的機會,任何健康的關係中都不存在單
方麵的給予者。因此在適當的時候給別人一個機會,允許對方來報答
你的好意,或者主動的求對方幫個忙,反而會讓你們之間的關係更加
穩固。
討好人不如討好狗
心理學有個詞叫\"貝勃定律\",應用到感情中就是說∶如果隻是單
方麵的對一個人好,非但得不到對方的謝意,還會讓他習以為常,甚
至索取無度,變本加厲的榨取你的付出。
作家三毛在《草人手記》裏,就記錄了這樣一件在法國留學期間的事。
臨出發前,家人再三叮囑她,出門在外凡事要將就忍讓,照顧一下身
邊的人,多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想,吃點虧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三毛謹
記父母的叮囑,待人接物友善溫和,經常主動幫室友打掃衛生,甚至
鋪床鋪被。
然而室友並沒有像想象中感恩,相反她們利用三毛這份真情 ,
肆意指揮三毛去做那些髒活累活。麵對同寢室成員越來越過分的要
求,三毛步步退讓盡力滿足。
但這樣的付出,真的能換得真情嗎?答案是否定的,在一次查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