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是陳心隱甘願冒險,親身深入這片蜃氣當中,將其探了個遍,雖然讓他擒下了數千因不及轉移而被魔主拋下的魔兵魔將,可魔主雲相卻另有他法,將魔族的中流砥柱一一帶走,留下的隻不過是那些不受重用,或是得罪了他的魔人罷了。
這一眾俘虜,對於此時的道聯而言,既非無用,也無大用。若是看在他們修為較低,就此將他們全數釋放,無異於是癡人說夢。
而若是不放,又會帶來別樣的問題,不放無非三種處置方法,一為囚禁、二為招降、三為斬殺。
斬殺自是不妥的,他們既已是手無寸鐵的俘虜,那麼道聯自詡正道,當然不能做出魔門之事,若在戰場之上正麵殺傷敵寇,誰也無話可說,可若是殺俘殺降,則有違人心。
況且衛君子有言在先,隻需不超過三人說假,便一切好說,而依照結果來看,的確隻當眾被人揭發出了三人,並未超過限製。
若非要斬殺,那於情於理,非但不能叫眼前這幫魔人心服,就連道聯己方眾人,恐也有多數心懷不忍,恐傷天和,而出麵阻止。
招降之法看似較為可行,也不傷天和。但這魔人狼子野心,非隻一日,想這些人入魔如此之深,輕易要人相信他們能夠經此一事便痛改前非,棄暗投明,脫離魔盟,而加入道聯,並在日後不再反複,實在是有些叫人難信。
他們若是真肯投降歸順,並果真始終如一,不再反叛,那也未必是一件好事。隻因道魔雙方,因立場利益迥異,而相互作死生之搏已有經年,魔族之人,死傷在道聯修士手中的固然不少,而道聯修士,隕落在魔族手中的同樣不在少數,甚至隻多不少。
對於魔族而言,他人死傷與己或許幹係不大,隻需於己無仇,獲利足夠,未嚐不可以接納敵方降者。
可道聯修士則不同,他們將同門親友的關係看得甚重,甚至可謂是一道道的羈絆,既牽引著他們向前,是為動力,又在修行的漫漫前路上設置下無數障礙,是為阻力。
如此一來,這群大小魔頭,手中或多或少都沾染了道聯修士的鮮血,一旦道聯果真接納了他們的歸順投降,並平等相待,即便是他們誠心真意,在那些死難者的親友同門眼中,卻始終不啻於一個個毒瘤,恨不得除之而後快。
陳心隱在時,或可憑其威望,而將眾人的複仇之心暫且彈壓而下,可久而久之,禁不住水滴石穿的水磨工夫,長久的怨懟失望,對他的威望必然將產生莫大的傷損,直至最終崩塌,也並非絕無可能。
由此而言,假意投降不可,真心投降亦有不小弊端,這一條路徑同樣不甚妥當……
最終一路,便是不受降,不釋放,隻將他們禁了修為,開辟一處隱秘穩固的所在,統統羈押了了事。可隻這最後囚禁一途,同樣也有不少人心持反對意見。畢竟這數千魔軍,並非數千頭無害的豬狗牛羊,若要將這數千魔軍一股腦兒禁錮,所需耗費的人力物力無論如何也絕小不了。
相比於魔盟而言,道聯原本就處於弱勢,豈能因此事而糜費資源?倒不如多加傾注到培育後輩弟子身上,在不久的將來,道魔決戰之時,說不得很能多出幾位年輕的新星,大放異彩。
而且安置不殺,終究是一顆埋藏在道聯內部的隱患。時移世易,說不定哪天就可覓機與外頭魔族裏應外合,對道聯造成重大的打擊。
這一點並非危言聳聽,即使是張狂有如衛君子,對待此事也極為慎重,絕不敢已自己的一個大意,葬送了道聯本就寶貴的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