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傳說,有一座海外仙山,名喚出雲山,山高入雲,常年多雨,同時有春夏秋冬四季,山腳酷暑,山頂寒冬。在那仙山之上,有三位仙人,與蓬萊相應,分別喚做鬆、鶴、鹿先生,這三仙不涉足武林,自在海外逍遙度日,與世無爭。
常有漁民看見,那山上靈光閃動,仙人們飛越樹頂雲頭,來去無蹤,飄渺難尋,也偶有樵夫入山迷路,或遇到野獸,總被莫名其妙地救下,隻是仙人蹤影,無緣得見。有人說他們長眉過肩,仙風道骨;有人說他們身形魁梧,有如山神;也有人說他們白衣如雪,如雲卷雲舒。眾說紛紜,隻是出雲山地盤廣大,難以尋找,尋常凡夫俗子,也不敢冒犯神威。
直到三十年前,有一個天資不凡的少年東方成靖,機緣巧合,到得海外,聽到這傳說,知道這傳說中的三位仙者必定是避世隱居的武林高手,立了鐵的決心上山尋訪,曆盡千辛萬苦,九死一生,才得了一場奇遇,三年之後,下山出海,回到中原。
這東方成靖本是學武的奇才,又遇到這番造化,江湖之中,已沒有一個人是他的對手,無論是武林盟主許鏡平,還是少林、武當、峨眉、華山、昆侖、崆峒和五嶽劍派的高手,都沒有一個人能夠將他打敗,他打贏這許多高手,已可以號稱天下第一,本來應該誌得意滿,意氣風發,沒有什麼憾事,可是他沒有了對手,竟覺得說不出的空虛寂寞,思前想後,有一天突然想道:“這世上已沒有一人夠資格與我對戰,可見這些武林門派,實在是浪得虛名!那何必要分門別戶,各自為戰?倒不如我拆散了門戶壁壘,建立一個大一統的江湖!我將這所有的絕招,融彙貫通,融為一爐,建立天下之間,絕無僅有的武功門派,幾十年後,前往出雲山上,說不定可以和那幾位一較高下,才不負我平生誌願!”
這一番念頭,本來也不算想錯,隻是他學武成癡,將生死完全不放在心上,自己的命尚且置之度外,何況別人的?他視人命如草芥,創立了一個魔教,以征服和殺戮為手段,要讓各大門派完全臣服,拋棄原有武功,並入一派。東方成靖本人每日裏將搶奪偷盜得來的各門派武功秘笈勤修苦練,冥思苦想,要彙集百家所長,凝聚成一門天下第一的武功。
一時之間,江湖上掀起腥風血雨,無數學武的名門弟子慘遭殺害,或被迫投了魔教,這教派聲勢日益壯大,除了教主天下無敵之外,手下尚有四大護法,十大高手,三十六領主,黨羽遍布各地,看見學武之人,便要前來加害,幾年之後,武林中已無人敢公然反對魔教,那些既不能敵,又不願意投敵的人,隻好退出江湖,隱姓埋名,混跡於市井之間,做一個平凡的百姓。
本來各大門派,除了嫡親弟子留守之外,還收了無數記名弟子,這些人學武不求甚精,隻是謀求生計,或做了鏢頭、教頭,或投身官府、軍中,或在豪門富室擔任打手、護院,魔教網羅了這些人,便開始根深蒂固,開枝散葉,久而久之,勢力已超出民間,滲透入高官、軍營之中,這一來朝廷也不敢輕視,立時派了大軍各地圍剿,那帶隊的遊擊將軍徐思明,本來就是出名的屠夫悍將,又工於心計,先令那許鏡平征集了各大門派殘存的高手,圍剿魔教之中武功較高之人,自己將大軍分散,在各級官府中明察暗訪,派了奸細密探,混入市井、軍中,搜索尋常教徒,凡是魔教弟子,一經查出,無須審問,可以就地格殺!
這一來,魔教中人固然難以抵抗,那些被迫投降魔教的可憐人,逃過魔教殘殺,卻難過官兵辣手,官府審問更有層層攀誣的本事,牽扯藤蔓,連根帶土,統統拔起。一人被抓,親友難逃,不但學武之人死了不少,連同他們的妻子兒女,都充軍的充軍,流放的流放,這一場劫難,更勝於之前。
朝廷求穩謀定,本來就對武林中人聚眾學藝,拉幫結拜,嘯聚山林頗多疑慮,雖然明知徐思明殺害無辜,貪功虛報,仍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由他血洗江湖,更調遣各地,錢糧不斷,補給不絕。魔教各分支也曾率眾抵抗,怎奈烏合之眾,自然不能與訓練有素的官兵相提並論,那些領主們,空有一身武功,毫無調兵遣將的謀略,帶數百人便是勉強,若要指揮上千人,差得實在太遠,若要他們陣前若定,橫掃千軍,實在癡人說夢,跟熟讀兵法的徐思明相比,就如頑童做戲一般,更別提什麼運送糧草,補充兵器,依據地勢選擇什麼天時地利,隻胡殺亂打,芸芸教眾,被徐思明如泥沙埋蟻一般,一堆堆地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