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撤退(3)(1 / 2)

唐生智首先發言:“南京現在已十分危急,少數敵人業已衝入城內,在各位看來,以為尚有把握再行守衛否?”

大家彼此麵麵相,空氣冷寂得使人不寒而栗。這時候,隻見唐生智掏出一份電報:“蔣委員長來電:如情勢不能久守時,可相機撤退,以策後圖。”

念完電報,參謀默默發給每個人一份撤退命令和突圍計劃。大家急切的展開命令,隻見上麵寫道:首都衛戍司令長官作戰特字第一號命令。

12月12日15時,於首都鐵道部衛戍司令部。

一、敵情如貴官所知。

二、首都衛戍部隊決於本日(12日)晚衝破當麵之敵,向浙、皖邊區轉進。第七戰區各部隊刻據守安吉柏墊(寧國東北)、孫家鋪(宣城東南)、楊柳鋪(宣城西南)之線,牽製當麵之敵,並準備接應我首都各部隊之轉進。蕪湖有我第76師、其南石炮鎮有我第6師占領陣地,正與敵抗戰中。

三、本日晚各部隊行動開始時機、經過區域及集結地區,如另紙附表規定。

四、要塞炮及運動困難之各種火炮並彈藥,應徹底自行炸毀,不使為敵利用。

五、通信兵團,除配屬外部隊者應隨所屬部隊行動,其餘固定而笨重之通信器材及城內外既設一切通信網,應協同地方通信機關徹底破壞之。

六、各部隊突圍後運動務避開公路,並須酌派部隊破壞重要公路橋梁,阻止敵之運動為要。

七、各部隊官兵應攜帶4日炒米及食鹽。

八、予刻在衛戍司令部,爾後到浦鎮。

右令。

計附表第一、第二兩紙。

附表第一為“首都衛戍軍突圍計劃”,其內容為:(一)74軍由鐵心橋、穀裏村、陸郎橋以右地區突圍,向祁門附近集結。

(二)71軍、72軍自飛機場東側高橋門、淳化鎮,溧水以右地區向敵突圍,向黟縣附近集結。

(三)教導總隊、66軍、103師、112師自紫金山北麓、麒麟門、土橋鎮、天王寺以南地區向敵突圍。教導部隊向昌化附近集結,66軍向休寧附近集結,103師、112師向於潛附近集結。

(四)83軍於紫金山、麒麟門、土橋鎮東北地區突圍,向歙縣附近集結。

以上各部隊突擊時機為12日晚11時後開始,但83軍為13日晨6時。

(五)第2軍團應極力固守烏龍山要塞,掩護封鎖線,於不得已時渡江,向六合集結。

(六)36師、憲兵部隊及直屬諸隊依次渡江(另有渡江計劃表),先向花旗營、烏衣附近集結,但36師應掩護各部隊渡江(後),然後渡江。衛戍司令部突圍計劃的基本精神是大部由正麵突圍,一部隨司令部由下關渡江。但在書麵命令分發後,唐生智又下達了口頭指示,規定第87師、第88師、第74軍及教導總隊(南京守軍中的中央嫡係部隊)“如不能全部突圍,有輪渡時可過江,向滁州集結”。這就大大降低了命令的嚴肅性,也為不執行命令製造了借口,以致計劃中規定的由正麵突圍的部隊,除廣東部隊第66軍及第83軍之大部按命令實施突圍外,其餘各軍、師均未按命令執行。有口頭指示為依據的部隊,必然一起擁向敵人尚未到達的下關,以便迅速、安全地渡江北撤;許多未接到撤退命令的部隊因發現友軍撤退而撤退。雖接到命令而並不知道撤退計劃詳情的旅、團長們也都認為上級既然要軍隊撤退,在下關必然已準備好大量渡江工具,因而亦皆擁向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