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大戰落幕(2)(1 / 2)

見那船隻上的鬼子都已落水,戰士們都大聲的喊好!孫衛軒趕忙對戰士們喊道:“將火力移向那裏!”說著孫衛軒的手指指著鬼子落水的地方。

戰士們聽到孫衛軒的嘶吼聲後,都調轉槍口,向河裏射擊。射擊時間大約過了一分鍾左右以後,可以清楚地看出河水中浮現出紅色,那便是鬼子的血。

孫衛軒抓緊時間,又讓戰士們準備好手榴彈,並不是讓向鬼子身上扔,而是向岸邊扔去,把土與水交接的那片地方炸的稀巴爛,水與土非常渾濁,孫衛軒這樣做就是為了對上岸之敵增加困難,讓鬼子困在那裏,也好始於還擊。

孫衛軒眼見還有一顆炮彈,不甘浪費,孫衛軒調整炮口,對著另一鬼子橡皮舟發射炮彈,一聲巨響後,放眼望,另一條橡皮舟落入河中。

日軍第9師團11月1日渡河後,中國軍隊從蘇州河北岸南翔方麵調來部隊進行反擊曾使敵軍一度陷於困境。但日軍第11師團攻占了南翔附近之江橋鎮,危險中國軍隊側後,解除了其第九集團壓力。

11月5日拂曉,日本新組建第10軍在柳川平助指揮下,由艦隊護送在杭州灣金山衛附近之漕涇鎮、全公亭、金絲娘橋等處突然登陸,包抄淞滬中國軍隊防線南方的背後。防守這裏的,原先有張發奎第8集團軍所屬的4個師1個旅數萬人的兵力,因蔣介石一直認為日軍全力進攻上海正麵,不會有從杭州灣登陸的可能,故在戰事趨於激烈、兵源枯竭之時,將防守杭州灣的部隊一一投入前方戰場,到日軍登陸時,在杭州灣北岸從全公亭至乍浦幾十公裏長的海岸線上,僅有陶廣第62師的2個步兵連、炮兵第2旅2團6連及少數地方武裝防守。既無重炮,也無像樣工事,麵對10萬裝備精良的日本生力軍,結果可想而知。

當蔣介石得知日軍登陸金山衛的消息時,不禁大吃一驚。立即命令淞滬戰場前敵指揮官陳誠作出應變處置,陳誠急令在青浦之右翼軍的東北軍吳克仁第67軍前往增援鬆江,調62師主力、獨立第45旅及新到楓涇之第79師前往阻擊。但此時已太晚了,各部未到,日軍便早已在毫無阻擋的情況下源源登陸,並快速向內陸推進。殊知,第67軍剛從豫北調來,在鬆江附近未及集結完畢,即遭遇日軍凶猛攻擊。

第18師團上陸後,便以一部向滬杭鐵路前進,第6師團和第18師團主力則直撲鬆江,當晚進抵金山縣城、鬆隱鎮、亭林鎮一線。6日,敵先頭部隊到達米市渡附近,傍晚渡過黃浦江,克服華軍阻擊,以主力向鬆江前進。7日,第62、79師分別向亭林鎮、金山城之敵發起進攻,但均被擊退。在鬆江指揮的第8集團軍副總司令黃琪翔,鑒於日軍主力已進至黃浦江右岸,為避免被敵各個擊破,決定黃浦江右岸之部隊均渡過右岸,並以一部阻止敵人渡江。

日本參謀本部為統一上海方麵的作戰指揮,於11月7日決定將上海派遣軍與第10軍編組成華中方麵軍,鬆井石根大將為司令官。其目標是:“以挫傷敵之戰鬥意誌,獲得結束戰局的機會為目的,與海軍協同消滅上海附近敵人。”並規定:“華中方麵軍作戰地域為聯結蘇州--嘉興一線以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