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吾村位於富春江畔,從古代到民國,村中一直有一種世代相傳的職業——“草頭郎中”。曆代草頭郎中皆住在村尾墳山下的義莊裏。他們既精通中醫,又涉獵玄學,亦醫亦道。他們的經濟來源除了衙門裏支的管義莊的錢,還有替他人看病﹑相宅﹑點穴﹑作法事所得的酬金。做此行業的人都是六親死絕,走投無路的。也惟有這般命硬者,接觸那些邪祟之事才不致沾染晦氣。草頭郎中拜鐵拐李為祖師。皆因鐵拐李又是上洞八仙,精通玄學,又為遊方郎中,濟世救人。曆來對於“草頭郎中”的傳說不勝枚舉,且多是神秘莫測。其中最為詳盡的一段出在民國初年。欲知其中始末,且聽說書人慢慢述來。
義莊
民國年間,軍閥混戰,社會動蕩。村裏有一男孩,長到十五歲時,父母雙亡。正當他欲尋死路時,村裏有老人指引他去拜“草頭郎中”為師,也好謀一條生路。於是,他就尋到義莊前去拜師。當時的草頭郎中是一位五十餘歲的老漢,人呼之“老李頭”。其實,他本不姓李,皆因入了此行,都要另取一姓名,故改了本名。
義莊是幾朝前修的,已有些破敗,村裏又窮,期間也沒有很好地修葺過。大堂裏,擱著幾口棺材,都是一些客死異鄉的人,停在這裏等著家人來領,或由家人托人來運柩還鄉。據說,人若客死異鄉,會在“頭七”托夢給家人。而“長明燈”是為死者引路之用。若燈不滅,靈魂來去有引,則會使屍不腐;燈若滅,靈魂不識路,難以回來,那麼就成了孤魂遊鬼,屍體也會在“頭七”後潰爛。所以,長明燈對守義莊的人來說是最小心的物件。
義莊裏的每口棺材都架在兩把條凳上,下麵都點著一盞長明燈。豆大的燈火隨風搖曳,似乎要熄滅,但終未滅,透著一股詭異,正中間的牆壁上掛著一幅“鐵拐李”的神像。正下方有一張條案,案上供著諸多靈位。前前還有一爐香和一對白燭。再便沒有什麼多餘的東西了。
男孩剛跨進義莊,便感到一股寒意從脊梁柱一直涼到了腳後跟。他戰戰兢兢地喊了一聲:“有……有,有人嗎?”
“誰呀?”從後堂走出一位老漢。老漢個子不高,身形枯瘦,尖尖的下巴下飄著長須。身上一件灰舊的長衫,腳下白襪﹑黑布鞋,那布鞋顯得有些髒。他臉上陰陰的,幾乎沒有多餘的表情,望了一眼門邊的男孩問:“找誰?”
“我找李伯”男孩的聲音有些輕。
“找我?有什麼事?”老漢的聲音很陰沉。
當男孩知道麵前這位老者便是“草頭郎中”時,上前說:“我是來拜師的。”說完就要衝老漢下跪。老漢一把扶住,男孩感到他手上冰涼的,幾乎沒有一點溫度,長長的指尖有些發黑。他不由心一驚,老漢是活人嗎?
“你先拜過祖師爺,再來給我行拜師禮。”老漢從條案上抽出三支香點燃,遞給男孩。他接過去,在“鐵拐李”的神像下磕了三個響頭。又按照老漢的指示把香插在香爐裏。老漢扶著條案,在一旁木交椅上坐下,受了男孩的大禮。
男孩跪在老漢麵前,老漢將手搭在他的頭上,念叨了幾句似詩似詞的話:“命犯孤煞,多淒涼。克死六親,實慘傷。生路走盡,行死門,拜在鐵拐道門下。富不富,水中月,貴不貴,鏡中花。名利不過過眼煙,懸壺濟世遊天涯。拋卻過去是否事,還爾一個無牽掛。”老漢說完示意男孩起來,又道:“入了我門中,好似重生一般。過去一切煙消雲散,從今以後,你便隨祖師爺,姓李。至於名嘛,我本姓盧,便賜給了你,喚作‘李盧’吧。”男孩欣然受命。
老李頭取了些飯菜讓李盧在後堂吃。吃完後,又讓他跟著自己到前堂來。老李頭從條案上取了幾支香點燃,依次拜過各口棺材,並將香插在棺材蓋縫上。接著,他又往各盞長明燈中加了一些燈油和黑色粉末。老李頭一邊加一邊說:“這叫‘燧心末’,加了它,燈就不易滅。這樣就不必時時看著燈火了。”李盧點點頭,這是他學到的第一樣東西。
老李頭又抓了一把案上的黃符,拿燭火化在案前,對著幾口棺材說:“陰歸陰,陽歸陽。日歸陽,夜借陰。陽路借借陰人行,借到天明雞啼還。敕令!”老李頭一指義莊的木門,李盧感到一股陰風應聲而出。老李頭又叫了一聲:“早點回來,萬事小心!”
李盧知道這是在同陰魂說話,不由得打了個寒顫。無意間,李盧看到牆角有一口漆黑的棺材擱在地上便問:“師父,那口棺材為什麼不上香?”老李頭陰沉沉地說:“那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