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的第二章,估計當做是主角的身世說明吧(1 / 3)

放學的路上,孫侯騎著自行車在往醫院趕。

其實原本孫侯對自己的名字還是挺滿意的,王侯的侯,雖然偶爾會被錯看成候鳥的候,從王侯直接化身鳥人。

自從上語文課的時候,老師說了一句,“在古代名字後麵加個‘子’字是對人的尊稱”以後他就開始悲劇了。

同學們逮著誰都往對方的名字上加個子,不是出於什麼尊敬,純粹是好玩。於是乎“孫猴子”這個綽號就這麼從初中開始跟到了高中。其實“孫猴子”也沒什麼不大不了的,綽號叫“猴子”的海了去了,他那一個孫字瞬間讓他從隻會爬樹摘野果的猴群中脫穎而出,成了那翻天覆地無所不能的大聖爺,按理說孫侯應該很知足才對。隻是不知道後來從哪裏傳出來一句“你是猴子請來的逗比嗎?”,該死的是這裏的猴子居然還是特指,指的就是那位無所不能的大聖爺,更該死的是不知道那個同學拿著刪繁就簡了一番,直接就無視原意給他冠上了一個“逗比”的名號,更更該死的是相對於他那威風凜凜的“大聖”名號他的同學們似乎更願意接受那個“逗比”的稱號。

據說孫候這個大名的來曆其實頗有一些曲折,話說當年孫爺因為家中添了一個孫子,那叫一個開心,拉著幾個老戰友就去小酌了幾杯。由於不知道是認知上的偏差還是當年秦始皇統一度量衡的時候沒有統一到這幾位老爺子身上,總之幾位老爺子的那杯子可都是海碗級別的容量。

幾個大老爺們喝高了就開始胡侃,眼瞅著幾位老戰友這位祖上當了巡撫,那位祖上中過狀元,可憐孫爺往上數十八代都是貧農,祖上能拿出來侃的也就是某某種地稱一絕,某某養豬是一流,孫爺一想今個兒咱家新添了一個男丁,正是大喜的日子,總不能弱了自家名聲不是。也不知道是不是喝高了,反正孫爺平日裏連句謊話都扯不順溜的老實人居然吧啦吧啦就扯出一段話來。

“想我孫家其實原本不姓孫,那早些的姓氏現在也是無人可知了,這要數到咱老祖宗頭上,呃……就……戰國時期吧,那可是被封了孫侯,於……於是我們後輩子孫啊就把這孫當做了姓氏。”

至於孫侯是個什麼侯,他老人家可就不管了,反正評書上不是經常說什麼王侯將相嗎?稱王咱不敢,那就給祖宗撈個侯當當。

幾位老戰友也都算是對彼此知根知底的人,你要隨便扯個什麼芝麻綠豆大的縣官糊弄糊弄也就讓你過去了,大夥兒都到了盼孫子的年紀了,你老孫第一個抱上大胖孫子也就算了,這要讓平常胡侃的時候一向嘴拙的老孫贏了去那還讓不讓人活了?頓時幾位老戰友就不樂意了,紛紛叫嚷著不信。

孫爺也是喝高了,被老戰友們一起哄,當下就說道,“我……我不騙你們,我們孫家為了紀念這位祖宗,每隔幾代就……就得有一個嫡長子取名叫孫……孫侯……剛好,輪到我孫子輩這兒,他……他就得叫……叫孫候……”

說完為了證明自己沒有撒謊,拉著幾個老戰友就跑派出所給自己剛出生的孫子給上了戶口,名字用的就是“孫侯”。

其實自從孫侯知道他那個沒讀過什麼書的老爸和那個連讀書都不知道是什麼的奶奶在他出生沒多久,湊在一塊噗唧了半天,終於吱出了“孫大勝”這個威武的名字,以及老媽一直盼著有個女兒,在肚子裏就給自己取了個“孫琪甜”這名兒之後,他對孫爺當年的做法是舉雙手加雙腳讚成的,要不是怕孫爺聽不懂,他真的想說,“爺爺,我要給你點32個讚。”

要說這孫侯長的和帥這個詞稍微還是擦了點邊,按說拾掇打扮一番,加上美顏PS什麼的再往網上那麼一丟,多少能撈個帥哥的名號,可惜這小子長得相對瘦弱,加上天性好動,活脫脫的就是一猴精,這會兒騎著單車,那雙機靈勁十足的猴眼裏忽閃忽閃的也不知道在轉著什麼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