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仁康

女性有一片自己的天空,也有一塊自己的土地,他們對生活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解析、自己的視角、自己的發掘。這幾年女性文學有長足發展,有時候我感到,女性於文學得分結緣有比男性更優越的條件,他們觀察細致,筆觸細膩,感情細微,這都表現在文學上,就生產了很大的特色。

宋曉琪的文章,我零零碎碎早就讀過,這次集中讀了幾十篇,感到很新穎。如果說前幾年的作品,還偏重於就問題講見解,有事不免簡單了一些,生硬了一些。隨時她的不知疲倦地探索生活,從生活中提取、歸納真諦,文章也越寫越自然了,文筆也越流利了,見地也越寫越真純,感情也越寫越充沛了。

她的作品的題材比較集中。家庭日常生活:戀情、事業、友情等。她不空發議論,總是從生活的最細微處、最現實處提取和發現內容,娓娓道來,在最平凡處道出一點新意來。她的作品是現代生活中最日常的、最廣泛的層麵的反映。寫法有事拉家常式的不拘、聊天式的自在。我們平常常說什麼“生活真理”“人生真諦”“生活”“人生”都不是大而空的概念,它們在現實中分解為無數日常問題,“生活”和“人生”原本就是複雜的,有喜就有悲,又笑就又淚,有順境就有逆境,有著善美就有假醜惡……“生活”“人生”充滿了矛盾。大道理固然要,與人息息相關的、每天每時發生的,成千累萬重複著的事件,也決不可輕視,正是它們組成了人們的大千世界。宋曉琪著眼於這些小事件,其實是有深厚的意義的。她在寫這些小事件中,寫出了某些哲理,這些哲理也許並非了不起,但卻是人們生活中十分需要的。她看生活,有一種基調,那就是開朗的、瀟灑的、微笑的、進取的基調。因此,我在讀宋曉琪的作品時,也是用同一基調去感受的。

她寫的內容是小事件,但因接觸、聯係到許多人的實生活,特別是中青年的實生活,有針對性,有引導性,所以讀者麵是廣的,可讀性是高的。我就在閱讀過程中受過很多啟發。我就特別喜歡《買菜樂》、《留下心頭隱秘的一角》、《我隻是微笑》、《做人得瀟灑》、《何必非要改變他》、《我喜歡一種主體的透明》……文章道出了某些生活底蘊。時代在變,觀念也在變,陳舊的觀念、心態乃至習慣,在人與人之間、在家庭之間都會是一種障礙了。需要代之以新的一切。有些東西看來,似乎是“這些還要教嗎?”不!要教!一代人的素質有賴於無數次這樣的“教”,才得以漸漸提高。

所以,我一點不以為宋曉琪作品的意義是小的。

人生,是一本大書,是一本充滿矛盾、充滿複雜、充滿希望的大書。有人提倡要史詩式的反映,史詩固然很好,如能切合實際、寫寫與千萬人生活有聯係、為千萬人關心的問題,即使不算是史詩,我看也值得。史詩也不是自封的,自以為是史詩就是史詩了嗎?

是為序。

1991年12月23日雨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