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好自己的心理健康
生活中,每天總有許多事讓我們的心理狀態變得不好。比如:一大早在公車上就莫名其妙地和人吵了一架,感到非常鬱悶;上午挨了上司的批評,弄得整個下午的工作效率都很低,心情糟透了;筋疲力盡地拖著雙腿回了家,結果卻被家人抱怨說回家太晚,讓他們陪著一起餓肚子;終於可以躺在床上好好休息,卻發現愛人把床上弄得亂七八糟,到處都是書和衣服,又惹得心頭不痛快……為什麼自己總是這麼倒黴,為什麼所有的人似乎都在找你的麻煩,為什麼壞事兒總是讓你碰上,難道想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真的那麼難?
其實,現實世界中真正符合我們心意的事情是很少的,人們不是常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嗎?也就是說,在沒有心理保護的情況下,日常中的絕大多數事情都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某種程度的傷害;要想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擁有一個健康的心靈,我們就必須學會自己保護自己的心理健康。
對於外界那些讓我們不如意的人和事,我們或許不能輕易將它們改變,但是我們對自己可以擁有絕對的主控權。心理學家們建議我們可以通過以下這些原則來進行心理上的自我保護。
1. 早上睜開眼的時候就要抱著“一切都會很好”的信念來迎接新的一天
走出家門時要充滿自信,無論接下來會碰上怎樣的事情都要相信自己能應付自如,相信自己能處理好事情,就能調節好自己的心理;千萬不要帶著像要上刑場一樣的心情無奈地走出家門。
2. 不要逃避那些讓自己不愉快的工作
與其把它們一直拖到再也不能拖的時候再被動地去處理,不如先處理最不愉快的工作,解決以後,稱讚一下自己。這樣,我們不但能夠獲得成就感,而且能夠更激情、更積極地投入到接下來的生活和工作中,而不必再為那些不愉快的工作擔憂煩心,這樣一整天都會過得很輕鬆。
3. 讓自己精力集中
不要輕易嚐試同時處理多件事務,這樣很可能什麼事情都做不順;要聚精會神地、專一地做事,這樣才能更具效率,才能讓事情進展順利。
4. 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忘了禮貌
要舉止得體,否則,很可能引起不必要的人際紛爭,自己給自己製造麻煩。要知道,和諧的人際關係是心理狀態良好的必要前提。
5. 不要一味地自我否定
即使自己確實做錯了,承認錯誤,努力將錯誤帶來的損失最小化,並且記住這個教訓就好,不要不停地責怪自己,也不要總說“我今後再也不了”和其他抱怨的話。自我否定是一種自卑的體現,是與人的本能需求相違背的,是產生憂鬱症等心理疾病的征兆。
6. 認真對待自己周圍的人
清楚地知道他們在不同情況下的相應反應,把握好自己說話做事的度,說該說的話,做該做的事,為保持好心情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氛圍。
7. 要樂觀,樂觀是心理健康的有效保證
當一個人學會用樂觀的心態去麵對世界的時候,他就會發現,哪怕是最棘手的事,也能很快找到解決的辦法,會變得相對簡單。
8. 用行動代替疑慮
寧願做了再後悔,也不要因不做而後悔。遇到事情就表現得前怕狼後怕虎,不但於事無補,而且會使問題更加嚴重和複雜;而行動起來則能夠快速地解決一切,使自己的心理免受憂慮的摧殘。
9. 停止抱怨
抱怨不但招別人討厭,而且本身就是一種消極心態,會給我們的心理健康帶來極大的危害。相反,“包容”既能贏得他人的尊重,也能避免那些瑣事壞了心情。
10.在一天結束後,用樂觀幽默的眼光分析總結
別把委屈和疑慮丟在過去,而要用樂觀幽默的眼光分析和總結,並攜帶著那些積極的心理體驗去走未完的路。
一個人的心靈是脆弱的,是最需要嗬護的,我們一定要守護好自己的心理健康。
喂飽饑餓的情緒
生活中,我們對於生理饑餓是非常容易察覺的,倘若感到饑腸轆轆,隻需要及時補充食物,我們就能緩解饑餓帶來的身體不適感。然而,我們時常會有比生理饑餓更難受的感覺,比如心靈空虛、百無聊賴、活力日減、情感麻木、心理抑鬱、精神不振等。其實,這些都是心理學上“情緒饑餓”的症狀。
如同不能缺少食物、空氣、水一樣,人同樣不能缺少情緒體驗。事業成功的喜悅、生活挫敗的沮喪、愛情的甜蜜與痛苦……生活中的種種酸甜苦辣、悲歡離合豐富了我們的人生,讓人生更加具有價值。一旦情緒陷入饑餓之中,人就會長期無所事事,精神無所寄托,沒有活力、沒有追求,生活迷茫,甚至成為一具行屍走肉。
一般來說,那些生活富足、閑散舒適卻無所追求的人比較容易患上情緒饑餓。這類人不愁吃不愁穿,沒有生活的緊迫感,在安逸中不思進取,久而久之就會活力日減、情感麻木了,並且還會伴有不適的生理感覺。想要確定自己的情緒是否饑餓,可以通過以下症狀來判斷。
(1)精神不振,感覺無所事事。
(2)食欲不正常——毫無食欲或者食欲過盛。
(3)易生病,免疫力下降。
(4)睡眠質量不好,被失眠困擾。
(5)皮膚過敏或濕疹。
(6)注意力難以集中。
(7)常為一些瑣事而煩躁不安。
(8)不容易快樂起來,鬱鬱寡歡。
上麵這些描述中,如果有4條以上都與我們的實際情況相符,那就意味著我們的情緒“餓”了。情緒饑餓給人帶來的身心體驗是不愉悅的,它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因此,要想擁有快樂幸福的生活,我們一定要喂飽自己的情緒,別讓它陷入“饑餓”中。換句話說,我們應該努力尋找情緒體驗的機會。
在工作中多想想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時時不忘去創新、去超越,不斷地為自己訂立新目標,並且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實現它,用成就感來填補心靈上的空虛。
在業餘生活中培養自己的愛好,從愛好中找到生活的樂趣,唱歌彈琴、寫作繪畫、集郵藏幣、旅遊探險等,都會帶著我們進入一種新境界,讓我們產生新的追求,從而有效地消除“情緒饑餓”。
關心他人,與親友一起分享甘甜、分擔痛苦。這不但能夠加深自己的情緒體驗,獲得更為清醒的頭腦和開闊的心胸,而且能滿足人最本能的交往欲望。
與善良同行,多參加公益活動,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這是一個實現自己社會價值的過程,通過它,我們對生活會有新的領悟,會學會珍惜、懂得感恩。
用讀書或聽音樂來填充那些無所事事的時間,這能夠迫使自己進入一種思維狀態,進而產生喜怒哀樂等情緒體驗。
有了這些“營養品”,我們就能喂飽自己的情緒,使心靈不再空虛,活得更加充實。
吃出來的好情緒
任何人都知道,食物是人賴以生存的東西。不過,這裏我們要說的食物不僅維係著人的生命,也充當著維護人類心理健康的重要角色。
大量的事實告訴我們,心理健康可以吃出來。
人的心理感受往往與人體中神經傳導質(所謂神經傳導質,其實就是一種化學物質,它能夠幫助大腦中的神經細胞傳遞信息,比如多巴胺等)密切相關,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多巴胺、正腎上腺素、血清素。
正腎上腺素被稱為大腦中的“幸福元素”,卡爾薩醫師認為它可以振奮情緒,讓人樂觀且活力十足;多巴胺也具有改變情緒的魔法。而家禽、海產、大豆、乳品等蛋白質食物能夠為人體提供豐富的酪氨酸和苯丙氨酸,進而提高正上腺素和多巴胺在人體中的含量,使人更加容易快樂和幸福。
至於血清素則是會讓人心裏覺得“滿意”的化學物質,少了它人就容易怨天尤人、情緒低落。先吃高碳水化合物類食物,再吃低蛋白類食物,能夠幫助人體攝取更多的色氨酸,進而保證血清素的充足,使人對生活滿意。
此外,食物不僅能夠通過影響神經傳導質的體內含量來左右我們的心理狀態,其本身就能夠給我們的心理帶來快樂、滿足和安全感。兒時,母親的乳汁流入我們口中,那時被愛、安全感、快樂、幸福等這些積極的心理感受就像烙印一樣留在了我們的潛意識中。從此,食物帶給我們的便不隻是讓胃飽脹起來;它同時也讓我們記起安全感、快樂、幸福這些感受,撫慰了我們的心靈。
由此可見,一個人的飲食習慣是否健康,無論對人的身體健康還是心理健康,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健康情緒所需要的膳食與健康身體需要的膳食是一致的。合理的飲食能夠幫助人們擁有“靚”心情、“棒”身體。那麼,我們需要從哪些方麵來做到合理飲食呢?
第一,一份包含足夠的碳水化合物、必需脂肪、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和水的膳食能夠幫助人們改善情緒。具體地說,有十種“快樂食物”最值得我們考慮。
這十種“快樂食物”分別是:①深海魚,那些住在海邊的人都比較快樂,其原因不隻是因為大海讓人神清氣爽,還因為他們食用了更多的深海魚。②香蕉,香蕉不僅是色胺酸和維生素B6的超級來源,能夠提高人體的血清素含量,它還含有一種被稱為“生物鹼”——能夠振奮精神、提高信心的物質。③葡萄柚,葡萄柚的維生素C含量非常豐富,能夠提高人體免疫力,提高人的抗壓力,而且它特有的強烈香味,也能夠淨化繁雜思緒,達到提神醒腦的效果。④藥茶,《神農食經》和東漢華陀的《食論》都明確提出,藥草茶也是“愉悅”性食物。⑤菠菜,它能夠供給人體充分的葉酸,進而有效地抵禦憂鬱、失智等不良心理狀態。⑥櫻桃,櫻桃中有一種叫做花青素的物質,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緩解人的煩躁感。⑦大蒜,研究人員經過大量統計調查發現,食用大蒜能夠使人比較不容易被疲倦、焦慮、怒氣所困擾。⑧南瓜,南瓜富含維生素B6和鐵,這兩種物質能夠促進人體將儲存的血糖轉化成葡萄糖,而葡萄糖正是腦部活動唯一的燃料。⑨低脂牛奶,低脂或脫脂牛奶能夠為人體補充鈣質,有效緩解緊張、暴躁或焦慮。⑩雞肉,雞肉是人體獲得硒的主要來源,而充足的硒是人精神狀態良好、心理平衡的一個必要前提。
第二,針對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不良心理狀態,專家們做出了以下的飲食建議:①性格不穩定者應該多吃一些含鈣、磷較多的食物,如大豆、牛奶、莧菜、炒南瓜子、海帶、木耳、紫菜、田螺、橙子、河蟹、蝦米等,要注意人體長期缺鈣會導致心神不定。②喋喋不休者要多食用粗糧、牛奶加蜂蜜,這樣才能獲得充足的維生素B,進而改善嘮叨的情況。③易怒者應盡量少吃高鹽高糖的食物,而多吃鈣質豐富的牛奶及海產品,以平複因缺少鈣和維生素B而引起的暴躁衝動情緒。④怕事者應多吃辣椒、筍幹、魚幹以補充維生素A、B、C,多吃瓜果蔬菜緩解酸性食物過量帶來的負麵影響。⑤怕交際者要克服的首要心理問題就是自己的神經質和冷漠,而蜂蜜加果汁或者少量的酒對此會有幫助。⑥優柔寡斷者要建立以肉類為中心的飲食習慣,當然水果、蔬菜也是必不可少的。⑦消極依賴者應少吃甜食,多吃含鈣和維生素B1較為豐富的食物。⑧做事不能善始善終者大都缺乏維生素A、C,應多吃豬、牛、羊、雞肉、鴨肝、牛羊奶、雞鴨蛋、河蟹、田螺等食物補充維生素A,還要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辣椒、紅棗、獼猴桃、山楂、橘子、苦瓜、油菜、豇豆等。⑨固執者需要減少食用肉類(但可多吃生魚)和鹽,食物應該以綠黃色蔬菜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