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電是人在接觸電線、電器、用電設備時,出現的一種偶然事故。由於人體是一種導電體,強電流如通過全身,會使人感到全身麻木、肌肉抽搐,嚴重者可造成呼吸、心跳停止,危及生命,因此旅行人員一旦觸電,旅行同伴應利用自己掌握的常識,爭分奪秒地進行搶救。(1)立即脫離電源。①如果觸電者意識清楚,感到觸電的一刹那,要奮起跳離地麵或奮力甩開電源,因為跳離地麵或甩開電源會截斷電源,擺脫危險;②搶救者應以最快的速度切斷電源,如閉掉電源開關,拔掉電源插頭,也可用絕緣鉗子及身邊可以利用的任何絕緣工具切斷電線;③如果觸電電源來自漏電電線、割斷的帶電線頭,搶救者可立即用絕緣的木棍或絕緣的其他物品把電線挑開,或手戴絕緣手套(或用臨時物品保護),站在木板或膠皮、塑料上將觸電者拉開。(2)心肺複蘇。①如果觸電者脫離電源後,尚有呼吸、心跳,但曾一度昏倒,可將其抬至溫暖處休息,並盡快請醫生治療;②如觸電者呼吸、心跳已停止,可施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和心髒體外按摩。一旦呼吸心跳恢複,不要急於搬動,保持穩定後盡快送醫院治療。(3)如果觸電部位出現灼傷,可用清水洗淨,包紮。
2溺水
溺水又叫淹溺,是溺水者水性不熟,或因疲勞、水涼等原因發生,或因小腿抽筋而造成。人被淹死的原因主要是因水進入呼吸道,使人窒息而死,再就是因落水者昏迷造成因冷水刺激而引起喉頭痙攣,聲帶關閉,引起呼吸、心跳停止。搶救方法如下:(1)如發現落水者在水中掙紮,要立即向其拋擲木板、木杆、繩子、救生圈等物品,讓其抓住這些物品上岸。(2)如果現場沒有可使用的搶救物品,搶救者(熟水性者)要立即跳入水中,從後麵接近溺水者,從側麵托住其腋窩或下頜,然後拖帶出水麵,送上岸或船。(3)溺水者上岸後,搶救者要清除其口中的泥沙、雜草、假牙,解開衣領、拉出舌頭,防止影響呼吸。(4)讓溺水者俯臥,搶救者兩手托其腰部,頭部下垂,倒出其呼吸道和胃中的水。(5)溺水者如果呼吸、心跳停止或微弱可用“舉”臂壓背人工呼吸法進行的肺複蘇搶救。(6)如果溺水者俯臥,肺、胃內的水沒有倒出,搶救者可將其雙腳朝天提起,使頭部、上肢下垂,就能將水倒出。(7)搶救時要注意保暖,呼吸和心跳恢複後可去醫院繼續治療。
3車禍
車禍一旦發生,同車的幸存者要幫助受傷者脫離現場,送醫院治療。(1)先搶救生命,對呼吸、心跳微弱或已停止的重傷員,可先行人工呼吸和心髒按摩,對意識喪失者要用手帕、手指清除傷員口鼻中的泥沙、異物、分泌物、嘔吐物等,以保持呼吸道暢通。(2)觀察受傷部位,推測受傷程度,進行簡單適當的處理。如果骨折,要利用現場可以利用的物品進行簡單固定。防止在搬運過程中錯位,如有出血,要設法止血。(3)由於緊急刹車,猛烈撞擊和震動,可引起顱腦損傷,頸椎、脊柱損傷等,為了不再加重病情,防止脊髓損傷引起截癱,在搬運過程中一定要小心,有條件的要作簡單固定,並要盡量減少震動。(4)經過現場臨時處理後,傷員應盡快轉到醫院治療,在運送傷員時,應盡量讓傷員保持平臥姿勢。傷員的頭應朝向車尾,腳向車頭,以免車輛行進時受加速度影響而減少腦血流灌注。轉運中應嚴密注意傷員的呼吸、脈搏、意識變化,同時要注意保暖。
4皮膚燙傷
旅行生活中,如不慎被開水、熱物、熱油、蒸汽等燙傷,輕者皮膚潮紅,重者出現水皰,表皮脫落,發生燙傷後應作如下處理:(1)立即小心地把衣服、鞋襪脫掉,並用清潔水噴灑傷處,或將傷處浸入清潔的冷水中,也可用煮沸消毒過的濕冷紗布或毛巾敷患處,還可用食醋澆到燙傷的皮膚上。(2)如果患處末起水皰,可用食醋洗塗患處或用雞蛋清塗擦患處,防止再起水皰。如早已有水皰,盡量不要擦破水皰。如果水泡已經被擦破,可用消毒過的紗布敷蓋,盡快送醫院治療。(3)如果是輕度燙傷,麵積也不大,可用雞蛋油塗患處,也可用生大黃(炒幹)研為細沫,調雞蛋清塗患處。雞蛋油的做法是:取雞蛋1個,去掉蛋清,將蛋黃放在鍋裏炒熟,最後慢慢熬出雞蛋油來。
5燒傷
燒傷主要指火焰對人體組織的損傷。輕度、小麵積的燒傷對人體健康影響不大,大麵積嚴重燒傷,不僅破壞皮膚,而且由於體液外溢,血液濃縮,容易發生休克,感染或死亡,並伴有難以忍受的劇烈疼痛。燒傷的急救要點如下:(1)如果旅行者被火燒身,要馬上脫去衣服,或用水澆滅燃燒的衣服。也可立即臥倒,在地上滾動滅火,千萬不要亂跑和亂吵亂叫,因為這樣會使火勢越燒越旺,或吸入火焰,引起呼吸道燒傷。(2)滅火後,對燒傷傷口可用燙傷的處理方法進行適當處理。再用幹淨的紗布、手帕包紮傷口,防止感染。(3)大麵積燒傷容易發生感染、休克,可用鎮痛藥,另外要注意保暖,多次、少量給予溫糖水,但飲水量不宜太多,不要飲白開水,防止發生胃擴張或腦水腫。對燒傷病人的治療,要求條件較高,因此經初步處理後,最好送條件較好的醫院治療。
6凍傷
凍傷是低溫環境作用人體引起的損傷,根據凍傷的程度不同,分為凍瘡,局部凍傷,全身凍傷三種。凍瘡發病率較高,常在不知不覺中發生,好發部位是耳、手、足等處,其主要症狀是局部發紅或發紫、腫脹,感覺疼痛或發癢。較重者可有水皰,然後糜爛或結痂。治療除要加強保暖外,還可在局部塗擦寄生膏或其他凍瘡膏,如有糜爛可塗含抗生素、可的鬆等藥物的軟膏。預防凍瘡的方法是注意保暖,在好發季節用茄秸煎水浸泡或每日二次用生薑片塗擦易患部位。局部凍傷的症狀比凍瘡嚴重的多,甚至可造成殘廢,常常是因為氣溫較低,無良好的防寒措施,或在寒冷環境中停留時間較長引起的,好發於四肢及顏麵部。局部凍傷分為四度,一、二度凍傷分皮膚淺層或部分深層凍傷,主要表現是局部紅腫、發癢、疼痛,經1~3周後可痊愈,不留瘢痕;三度凍傷為皮膚全層及皮下組織都被凍傷,凍傷的皮膚由白變藍再變黑,感覺消失。周圍可有水腫或水皰,有劇烈疼痛,痊愈後留有瘢痕;四度凍傷是皮膚皮下組織、肌肉甚至骨骸都被凍傷,凍傷部位的感覺和運動功能完全消失,呈暗灰色,此種凍傷往往致殘。凍傷發生後,要將患處放在38~42℃的溫水中迅速複溫,然後用煮沸過的溫鹽水衝洗。如是一、二度凍傷可用不含酒精的消毒藥(1%的新潔爾滅等)對凍傷局部及周圍進行消毒,再塗以桑寄生軟膏或其他凍傷膏,如有水皰可用無菌注射器抽出液體後包紮,三、四度凍傷在對局部清洗消毒後,包紮送醫院治療。全身凍傷是極嚴重的凍傷,傷員多為全身僵硬,其搶救方法是先要用溫水迅速複溫,然後在保溫的情況下,迅速送醫院搶救。預防局部凍傷和全身凍傷的方法是了解前往地區的氣候情況,旅行前作好足夠的防寒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