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就是指有係統的、較專門的學問;論文:是指討論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所以學術論文就是用係統的、專門的知識來討論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字記錄。
學術論文涵蓋了所有學科,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哲學、數學等。因為這些學科還有許多沒有被認識的問題。隻要有問題,就會有人去探討、研究,從而為撰寫學術論文打下了基礎。但本篇討論的主要是自然科學領域內的學術論文。
第一節學術論文的含義
1.學術論文是專門探討和深入研究學科前沿課題,並表述研究成果的科學記錄。
科學工作者,由於其工作的需要,常常要撰寫一些文字材料,如開題報告、課題申請書、研究進度報告、調查報告、可行性研究報告、實驗報告、研究工作總結、獎勵推薦書等。這些文字材料與學術論文,就其內容和表達形式看,互有異同。共同點在於它們都是研究工作及結果的記錄。不同點是,學術論文一般隻是創造性的研究成果的科學記錄,必須對科學、技術的發展,對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有推動作用,而不應包括同行讀者所共知的知識,不應包括過多瑣屑的具體研究過程的記載。它是將材料經過科學的邏輯加工,形成有論點的論文。至於實驗報告之類的文字材料,是研究工作的如實記載,包括整個工作的重要過程、辦法、觀測結果等細節,比較詳盡,可以有重複前人工作的記述,可以不限於隻描述創新的內容,可以不要求有明確的論點。不論取得的研究結果是否達到預期的目的,不論取得的是正結果或負結果,寫成工作總結,記錄下來都是必要的,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因此,所有的研究工作,都應該而且有必要寫成研究報告或工作總結。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研究工作均有必要而且可能寫成學術論文,更不是都有必要而且可能寫成可供發表的學術論文。
2.學術論文是人類科學積累必經的基本過程。
跨越時代和地域的人類科學積累不能靠上一代給下一代的言傳身教,也不能靠一般性的文字記載,而是靠設在圖書館或信息中心內的專門的文獻檢索機構,通過對公開發表學術論文的收錄來實現的。目前世界上已有多種文獻檢索機構,專門負責學術論文的題錄、文摘,為人類的科學積累提供了渠道。例如,美國的《科學引文索引》(SCI)、《人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CI)、《科學與技術國際會議文集》(ISRP)、《人文社會科學國際會議論文集》(ISSTHP)、《工程索引》(EI)、《科學評論索引》(ISR)等。一個科學工作者的研究成果撰寫成學術論文公開發表以後,被上述刊物收錄,他的研究成果就被納入人類科學寶庫,變成全世界的共同財富,為人類的科學積累作出了貢獻。科學工作者隻有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寫成學術論文公開發表,才能突破地域和時間的限製進人人類的科學寶庫,傳之後世,讓全世界的讀者共享。所以撰寫學術論文是人類科學積累必經的基本過程。
3.學術論文是科學研究最後的重要環節。
撰寫學術論文是科學研究工作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是科學研究最後的和不可缺少的階段。科學工作者在研究工作告一段落,著手撰寫學術論文時,在整理數據和材料、綜合分析、判斷推理、形成論點的過程中,往往能發現某些材料和論據的不足,找出尚需要補做的實驗和工作,以使研究成果更臻完善。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合作者之間通過對學術論文提綱或文稿的討論,也往往能互相啟發,使工作深化,推理判斷更加合理,論點更加明確,甚至可能得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開辟新的研究領域。學術論文是科學研究最後的重要環節,更深一層的含意是再創造。事實上,成果與論文二者之間並不隻是內容與形式的關係。好的學術論文必須有對研究成果進行科學的、邏輯的和文字的再創造。撰寫學術論文要注意對材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和由表及裏、由此及彼的加工整理,達到科學上概念明確,判斷恰當,推理適宜。寫作中注意安排好章節,理順文字。總之,撰寫學術論文要反複推敲、千錘百煉,盡量使之達到科學與文學相結合、科學與美學相結合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