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每個人能借多少錢,是和你收入成正比的,也有個上限,不是越多越好,否則一不小心就會陷入債務危機。
(4)控製投資風險,合理選擇投資渠道。投資是有風險的,一邊負債,一邊又把資金投入到高風險的領域,那你和賭徒沒什麼兩樣,你的負債很可能變成不良債務。
投資大師巴菲特說過,投資最重要就是一定不要讓本金虧損。最佳的投資方式是在低風險下,能夠獲得高收益。所以,在有大額負債時,投資股市,即使是買基金也應該著重考慮風險,如果已經賺得不少了,那就該在行情火爆時見好就收。因為你在利用財務杠杆,所以你是虧不起的。負債占你投資資產的比例越高,你能承受的風險就越低。
但從另一個方麵講,你也不能選太“保險”的投資品種,因為理財產品太“保險”了,收益率就低了。一旦低於借款的利率,還不如早點還錢算了。具體怎麼投資,我們還是建議你谘詢一下專業的理財師,讓他們給你一個合適的資產配置。
3.合理利用良性負債
如果可以花別人的錢來為自己賺錢,我就絕對不從自己的口袋裏掏一個錢兒。
——約翰·丹佛
如今,已經28歲的薑薇和丈夫、公公婆婆住在一套150多平米的高級公寓裏。回想起三年來的換房經曆,薑薇說:“多虧我們當初不怕做‘負翁’,竟然無意之間做了一回炒房客。”
2006年薑薇和丈夫購入的那套婚房總價50萬元,薑薇的公公婆婆慷慨地拿出自己50萬元積蓄支援他們。但是薑薇和丈夫商量後,決定先暫時接受父母20萬元的資助作為首付,其餘的從銀行貸款。
“當時一算利息,我婆婆就心疼得不得了,一方麵覺得交這麼多利息不劃算,另一方麵也擔心我倆月供壓力大。”薑薇說。後來薑薇又相中了一處期房,正是有了之前30萬元的活錢,他們又添置了第二套房產。盡管兩套房還貸期間小倆口比較有壓力,但是之後趕上樓市火熱,他們先後賣出前麵兩套住房,獲得了不菲的收益,特別是第二套房產,給他們帶來了將近150%的收益。現在薑薇把公公婆婆當初資助的錢都交還了老人,希望他們安度晚年,自己和丈夫則繼續過著積極的“負翁”生活。
薑薇的案例並不是要鼓勵大家負債投資,而是提醒投資者,債務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而是現代人的一種生活方式。掌握聰明的負債原則,能幫助你遠離債務危機,變債務為資產。尤其是良性債務能夠給你帶來積極地回報,對此應該合理的加以利用。
(1)良性負債要合理
在我國目前來說,由於社會保障、醫療保障、失業保障體係的建立和完善尚待時日,我們對自己在這方麵的負債應該量力而行,一般建議個人負債比例盡量不超過50%。如有某個家庭月總收入為5000元,那每月還貸最多2500元,如果超過這個數額,加上平時生活費用,壓力會很重。
(2)勇敢負債,選擇低利率的貸款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通貨膨脹也在也變成了一個無法忽視的因素。例如前幾年房價較低,為了滿足家庭成員對居住環境改善的生活需求,同時又能抵禦一部分通貨膨脹,就可以及時去貸款和消費,以免日後支出更多。
對一些奢侈商品的貸款消費應盡量避免,因為其貸款利率高。如對別墅一類商品的貸款利率在6%以上,還不能享有優惠。所以我們在這方麵即使要貸款也盡可能少貸並選擇低利率的貸款,如住房公積金貸款、科技創業貸款。如利率較低,應爭取貸款合同在較長時間內鎖定利率。
(3)掌握好負債比例
當資產負債率低於1/2、負債比例低於收入的1/3時,家庭財務比較安全,這是世界通用的經驗性指標,也是很多銀行判斷借貸家庭還貸能力的指標。一旦家庭債務在這兩條安全線外就要謹慎了。高負債會給家庭財務帶來潛在危險,一旦比例處理不當,影響生活質量不說,還可能要相應減少和延緩家庭教育金、養老金及醫療金的準備。現在各大銀行有很多這樣的按揭抵押房產公開拍賣,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就是由於貸款人無法還貸。
(4)確定合理的負債比例還要適合自身
青年時期抗風險能力較強,如果家庭負擔不重的話,可以適當進行超前一點的消費。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要逐步減少超前消費的開支。收入不穩定者不宜超前消費。現在有一些年輕人,從小養成大手大腳的習慣,長大了還大把大把地花著父母的錢,這不利於培養正確的理財觀和社會責任。
一般來說,資產負債率低於1/2、收入負債比例低於1/3的家庭可以做些進取型投資,比如股票、基金和房地產投資等等。而超出警戒線也就是收入負債比率超過70%的基本就隻能做一些短期的低風險投資,如國債和貨幣市場基金產品等。不建議家庭貸款去投資,更不能去投資期貨、期權類具有時間限製的金融衍生工具。
說得直白一些,如果我們的家庭資產的年回報率大於5.5%(當前實際貸款利率),我們可以利用銀行的錢為我們打工,否則就是用我們的錢為銀行打工。如何正確地提高家庭資產回報率,應該多聽取理財專家意見。
(5)結合自己的人生目標來確定經濟目標
每一筆大的支出都會對你的人生規劃產生較大影響,得到某一個心儀的物品,可能會使你喪失實現另外一個更大目標的機會。
我們應該仔細籌劃自己的人生目標再確定其經濟目標,然後通過合理地、科學地理財規劃,去實現自己心目中真正的目標。否則,人的一生會被許多種新穎的消費產品、消費方式所吸引,就有可能使你的良性負債轉化為惡性負債。理財規劃決不僅是財務規劃,它同時也是人生的規劃。
4.莫讓不良債務纏身
隻有為了買地或者結婚,年輕人才可以借錢。因為隻有這兩件事情會讓他本本分分、規規矩矩地做人。
——比切爾
尼古拉斯一生4次巨富,但最後卻要接受募捐,原因就在於他對經濟毫無計劃,並討厭理財,他認為理財計劃會使每一種高貴的思想都失去了光輝。這樣他就被迫過一種東躲西藏的生活。有時候他一年就能夠賺得100萬美元,但這些錢到他手裏轉眼就沒有了。他的負債據說高達千萬,都是追求奢華所致。
美國政治家韋伯斯特因為錢袋空空而苦惱,也是由於他的不善理財和生活奢華所造成的。他的債務累累,不能自拔。作為一位美國參議員,他要接受波士頓企業家的救濟才能維持生活,以致於他的演說也充滿了受賄的味道。
哥爾德·斯密斯是一位逍遙自在的債務人,他在負債的汪洋大海裏漂泊,剛清償一筆,又會卷入一筆,而且越陷越深。他做家庭教師賺了一筆錢——這是他全部的錢,他馬上把這些錢花光了。他的親人為他提供了50英鎊,讓他去法學院學法律,但他沒有走過柏林,就花掉了和賭掉了所有的錢,以致於他的歐洲之行沒有一分錢,沿路乞討。回到英國時,仍是一貧如洗。甚至在他開始自立賺錢後,他依舊債務累累,他一手進一手出,被別人三番五次的催討牛奶費,他因繳不起房租而被捕,也受到了律師的威脅,但他從未領悟節儉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