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通往財務自由:勾勒富足一生的理財計劃(1 / 3)

1.四步做好健康理財

每一個以億為單位的數字的背後,除了艱辛的創業史外,還有自成體係的理財方式。

——佚名

圍繞著健康理財,可以從風險管理,子女教育,退休管理,財富管理四個方麵來一一認知,著手規劃。

(1)風險管理

構建健康理財的第一步,就是做好風險管理。何為家庭/個人風險管理?簡言之就是對目前家庭/個人的生活狀況進行風險評估,找出能對家庭/個人未來生活、財務造成重大影響的隱患,利用風險管理工具進行有效的風險控製,以達到家庭/個人生活和財務的最終安全。

(2)子女教育

現在的父母往往期望盡可能給予孩子更好的教育,而非簡單包辦終身,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為孩子準備一筆可觀的教育金,也成為我們幸福理財的重要一環。由於教育理財具有特殊的難度,十分有必要通過合理的理財規劃加以解決。因此,專家建議教育理財宜早不宜遲,宜寬不宜緊,根據家庭實際經濟狀況選擇合適的理財產品。家長首先要明確孩子教育的目標,未來在哪裏讀大學,是否出國進修等等,之後就應該著手根據這些目標進行準備,確保教育基金,專款專用。

(3)退休管理

未來退休生活的品質,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之前我們的準備。社保是其中的基礎來源,但是,如果光靠社保體係的退休金,要做好這樣的心理準備,退休前後的生活將發生巨大的變化。或者說,僅僅依靠社會保障係統來實現舒適的晚年生活是不夠的。按目前的養老金提取比例,自己能夠領到的退休金大概相當於現在三分之一左右的月收入。換句話說,很難繼續維持現在的生活水平。

在健康理財中自然包括對於退休金的規劃。投資物業(在退休前結束還貸),用於出租,獲取租金收入;選擇穩健的投資工具,定期定投一筆資金,細水長流地積累養老基金……無疑都是準備退休養老金的好方法。

(4)財富管理

財富管理建立在風險管理、子女教育金、退休養老金的基礎之上,而且與之密不可分。我們首先要明確財富管理的目標。我們都知道貨幣隻有在使用的時候,才能發揮它現實的價值。既然作財富管理,意味著我有一筆閑錢是今天用不到,但未來某一天,我或我的家人會用到。我們可以根據未來使用的目的,使用的時間,再結合自己的風險承受力,選擇不同的投資工具,進行合理的配置。投資伴隨著風險,對於個人投資者而言,要獲得持續穩定的投資回報,最好遵循:“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的信條,這在資金量較大的時候格外有效。更為有效的投資策略,可以通過判斷當前的市場環境及其未來走向,適時對資產組合進行調整。在每個時期構建最優投資組合,以獲取盡量高的投資回報率。

與進行資產配置後等待相比,應時而動的投資策略更為進取。但同時也對投資者的能力做出了更高的要求,這與炒股的波段操作稍有類似。它需要深思熟慮、小心謹慎地選擇投資組合,以使風險最小化、收益最大化,並根據市場變化、新資產類別的產生以及全球前景來戰略性或者戰術性地調整組合中的資產。

2.為自己設定恰當的理財目標

理財沒有年齡之分。可能有人很小的時候十五六歲就有了很好的理財意識。一個人的成熟跟大小沒關係。好多人活一輩子都不清楚,不知道自己是什麼?自己活著為什麼?很多人就糊裏糊塗活一生。

——劉彥斌

養老費用成了一項沉重的負擔,李先生為此很憂慮。按照他現在的收入水平,李先生依然覺得富裕養老離自己是遙不可及的。李先生家庭收入能夠達到20萬元,除了要供房,要養車,要負擔父母的一些費用,還要為兒子的教育作一些計劃。按現在這種收入水平,要想在退休前積累起近200萬元的養老費無異於癡人說夢。

可是當理財師為李先生製定出養老金籌備的定期定額投資計劃時,結果讓李先生感到有了希望。理財師告訴李先生,如果從零開始的話,他每個月大約需要投入3400元的資金到自己的養老投資計劃中去,以8%的年收益率來計算,20年後李先生退休的時候就可以達到200萬元的養老儲備。每月3400元的月投入,對李先生來說,顯然是可以實現的。李先生沒有想到,原來把目標分解之後,做起來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困難。

對於財富,我們不能隻是停留在“想想”的層麵。想要擁有更多的財富,想要過上更好的生活,對於具體的目標是什麼,在什麼時間實現這個目標,如何來實現這個目標,要形成一個的計劃。

(1)設定目標,先從腳下開始

“現實性”是製定理財目標首先要考慮的要素。無論什麼樣的目標,都要從自己現在的財務基礎和能力出發。理財目標不宜製訂的過高,脫離現實的目標隻能增加自己的壓力,目標也就不能發揮出它應有的作用。比如一個現在剛剛參加工作的人,月收入不足3000元,要想在一年內通過理財從而在北京擁有一套住房,這樣的目標明顯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可是對於一位擁有一些家產,年入十幾萬元的人來說,製定這樣的目標就有實現的可能性,就可能成為自己更為努力的動力。

“具體化”則是對目標的第二個要求。每個人都會對自己的未來生有一些期望,但要想真正實現這些願望,一個簡單的辦法就是把自己的目標具體的描述出來。像很多人都有成為“有車族”這個目標,但是如果你把成為有車族這個目標具體的描述為“在兩年之內,購置一輛15萬元的家庭用車”,實現起來目的性就會更強。

(2)設定目標,兼顧現在和將來

有一位30歲的年輕媽媽就抱怨說:“理財好像就是考慮孩子上學的費用,怎麼樣去買一個大房子,如何過上幸福的養老生活,好像所有的錢都應該為這些目標去儲蓄,去投資,時間長了覺得這樣的生活有什麼意思啊,還不如該花就花,該用就用。”

其實,設定理財目標的初衷在於保證人們在生命的各個階段都可以過上有品質的生活,有長遠的目標固然是對的,但是因此而犧牲了現在的生活就不可取了。這就好比運動員在進行長跑比賽時需要繞著運動場上很多圈,教練員不僅會告訴運動員,最終需要達到什麼樣的成績水平,還會為運動員製定出不同進程中的途中跑成績目標。理財有時候也很類似於長跑,在長期目標上加入一些短期的理財目標,可以讓你的收獲更加富於幸福感,也減少了實現長期目標中的枯燥。

像上述這位年輕的媽媽就可以考慮一些“新年的時候給自己買一個萬元名牌皮包”或是“每年和家人一起去旅遊度假”這樣的短期目標,雖然看上去“犧牲”了一些長期目標,但遠遠比中途放棄長期目標要好得多。

(3)製定目標,找到實現目標的方法

確立自己的目標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找到實現目標的途徑,竭盡全力地付諸實施。因此,如果希望實現自己的理財目標,不妨就從目標的細化和分解開始做起,按期完成定額目標,也許你會發現很多看上去很遙遠的目標實現起來也並沒有多難。

3.在不同人生階段做好理財工作

不能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即使擁有博士學位,也難以擺脫貧窮。

——柯特·康寧漢

在人生的各個階段,根據不同的需要,應該適時製定不同的理財計劃。

(1)求學成長期

這一時期以求學、完成學業為階段目標,此時即應多充實有關投資理財方麵的知識,若有零用錢的“收入”應妥善運用;此時也應逐漸建立起正確的消費觀念,切勿“追趕時尚”,為虛榮所役。

(2)初入社會成年期

初入社會的第一份薪水是追求經濟獨立的基礎,可開始實務理財操作。因為年輕時,較有事業衝勁,是儲備資金的好時機。從開源節流、資金有效運用上雙管齊下,切勿冒進急躁。

(3)成家立業期

結婚是人生轉型調試期,此時的理財目標因條件及需求不同而各異,若是雙薪無小孩的“新婚族”,較有投資能力,可試著從事高獲利性及低風險的組合投資,或購房或買車,或自行創業等。而一般有了小孩就得兼顧子女養育支出,理財也宜采取穩健及尋求高獲利性的投資策略。

(4)子女成長中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