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 與希望同在(1 / 1)

這是一部深沉的告白,描述的是精神的痛苦和生活的磨難,展現的是在沉淪中的掙紮和在頹廢中的搏鬥,宣示的是堅強意誌的勝利和作為人的光榮。

在心理谘詢工作中,我接觸了大量心靈衝突的人們。他們絕非異類,而就在我們的身邊,但又為我們所漠視。他們是那麼地陌生,又是那麼地熟悉。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每一個人的悲情又都是相似的。

他們隱藏著自己,隱藏著淚水和歎息。他們的痛苦不為人所知,甚至包括自己的親人、朋友。他們的心靈是那麼地脆弱,又是那麼地倔強和高傲。他們在心中為自己呐喊,他們知道自己的苦難、命運。在他們的敘述中,我除了看到悲歎、淚水,更看到了靈魂的不屈和生命的抗爭——一種悲劇的力量!一種文學和詩的力量!

他們的一生,幾乎可以表現人生所有的命題:愛情與命運、生存與死亡、靈魂與肉體、理想與現實、成功與失敗、法律與道德、政治與人性——不用任何的修辭,也會震撼人心。

N是他們中的一員。他是一個痛苦而又充滿理想的人,一個平凡而又努力奮進的人,一個卑微而又向往崇高的人,一個神經症患者,一個傳染病人,一個渾身疼痛的人,一個孤獨憂鬱的人,一個幾乎絕望的人……

N的生活處處是恐懼、焦慮、強迫,他有著不可對人言說的秘密和隱痛。苦惱就像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咒,緊緊地勒住了他的心靈。有時候,生活像一張巨大的網,他感到被束縛其中;有時候,生活又像一片荒原,他感到虛空和漫無目的。他向生活抗爭,然而,生活給他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失敗,他感到心靈被重重圍困。是沉淪,是墮落,還是毀滅?多少次孤立無援地徘徊在絕望的邊緣……

是什麼地方出了問題,以致生活變得如此灰暗、單調,充滿困難、挫折、憂傷、煩惱、焦慮和痛苦,甚至是危機四伏?到底是命運對自己不公平,還是自己對生活犯下了錯誤?

康德說,有兩件事物使人感到敬畏,一是我們頭上的燦爛星空,一是我們內在的心靈。頭上的星空,浩瀚而神秘。然而,我們可以在對它一無所知的情況下照樣生活。但是,對於人的心靈,它同樣過於巨大且難以捉摸,卻又是我們不得不加以思考的。迷失其中,是一種巨大的痛苦。

多少年來,N的心靈戰鬥從來沒有停止過,這是一次艱苦卓絕的心靈長征。其中充滿了痛苦、失敗和淚水,然而,勝利終究屬於那顆奮鬥不息的心!心理谘詢如同一把火炬,用理性的光明,驅散圍困心靈的魑魅;用人性的溫暖,慰藉寒冷的心靈。它給N迷路已久的心靈帶來了走出去的希望。在心理谘詢的過程中,N麵對生命的真實,把一顆支離破碎的心,重新拚成了一個整體。

N是一個勝利的戰士!因為他仍然活著,奮鬥著,追求著!他的生活並沒有豐富、傳奇的故事,有的隻是和大多數人一樣的平淡、單調、迷茫。

生活本身就是瑣碎的、片斷的,經過長時間的發酵醞釀,才有了其中的豐富和深刻。N的生活是這樣,大多數人的生活也是如此。

本書不像一般小說那樣注重敘述故事和情節,而是主要描寫精神的獨白、夢想和詩歌。也許,一個人經曆了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中的體驗和影響。

在N的身上,閃現了多個現實中人物的影子。所以,本書既非一個真實的案例報告,也非一個完全虛構的文學作品。N屬於一類人,而不是現實生活中的某一個人。我願N的故事是一首生命的頌歌,歎息生命的脆弱,也讚美生命的頑強。

多少年來,每當我看到那些來訪者的目光,都有一種衝動,想把N的故事告訴他們。我想,也許N對那些仍然在遭受心靈痛苦的人來說,會是一個“光輝”的榜樣,啟示著他們“該如何走出去”。

在敘述N的故事時,也附上了z醫生的手記,因為z醫生始終是N在心理谘詢中的“同盟軍”。手記不僅僅是點評,更是對N心靈的響應。讀者從中不僅可以增進對N的理解,了解心理困苦的特點和戰勝它們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人與人心靈共鳴的偉大力量。z醫生是書中的人物,當然有著作者的影子,但他更是眾多為了拯救心靈而不懈奮鬥的心理工作者之代表。

羅曼·羅蘭說,每一部書裏都有一個靈魂。這部書的靈魂就是不屈不撓走出心理困境的精神。我希望,通過本書為千萬個承受心理痛苦的人呐喊,給那些在寒風中流浪已久的心靈以溫暖。我願這部書傳遞的是希望,是力量,是戰勝心魔的信心,鼓舞千萬個沉浸在同樣痛苦中的心靈,讓他們有勇氣繼續生活下去,讓他們有能力彌補自我的缺失,從而讓生命變得更加豐富和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