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年級是九年義務教育的最後一年,這意味著你和其他同學在畢業後可能會有不同的發展道路。大多數同學會順利地進入高中,也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會上高職、中專或技校,甚至有的就此遠離學校,踏入社會。未來道路究竟如何,你,設計過嗎?
說到這兒,可能有些同學很不以為然:我現在還小,這些都聽家長和老師的安排就可以了,自己不用設計,也不知道怎樣設計未來的道路。
當然,家長和老師都是為你好的,但真正了解自己的性格和興趣,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還是你自己。所以,現在就應該鍛煉自己獨立思考和自我規劃的能力,因為未來的路就在你自己腳下。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設計自己的未來道路呢?先思考下麵幾個問題吧。
我的未來我做主
理想是人生的奮鬥目標,崇高的信念是我們學習和生活的指路明燈。有的人想當科學家,有的人想當宇航員,有的人想當醫生,有的人想當老師……我們應該盡可能準確地為自己確定所追求的理想目標,並為之奮鬥,為之努力,為之拚搏。
哈佛大學曾經進行過一個長達25年的著名實驗。他們在一群智力、年齡、學曆、環境等客觀條件都差不多的年輕人中進行了一次關於人生目標的調查,發現:3%的人有十分清晰的長遠目標,10%的人有清晰的短期目標,60%的人隻有一些模糊的目標,27%的人根本沒有目標。25年後,再次對他們做跟蹤調查,結果令人十分吃驚——那3%的人全部成了社會各界的精英與行業領袖;那10%的人都是各專業各領域的成功人士,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事業有成;那60%的人大部分生活在社會中下層,胸無大誌,事業平平;而那27%的人過得很不如意,工作不穩定,入不敷出,怨天尤人。這個實驗告訴我們,樹立目標對人生具有巨大的導向作用。因此,規劃人生,確定人生目標是十分重要的。
我的興趣和愛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等,這些是我們以後有所作為、有所成就的基礎和動力。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
愛因斯坦也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隻有對某件事情非常有興趣,無限熱愛,並有這方麵的專長,才能義無反顧、廢寢忘食地投身其中,才能有信心和力量去攻克難關,迎接新的勝利。
世界上很多哲學家、文學家和科學家的成功,都是從興趣和愛好開始的。例如電話的發明人貝爾就是這樣。
他年輕的時候,對科學實驗產生了特殊的興趣。那時候,電報剛剛發明不久,人們對電報能傳播訊號感到特別好奇,貝爾也以濃厚的興趣,用業餘時間進行這方麵的研究。後來,他通過無數次實驗,克服重重困難,終於研製成了第一部實用電話機,為人類的通信提供了極大方便。
我的優點和缺點
很多同學隻能大體說出自己的優缺點,其實這還不夠。詳細具體地分析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可以更加全麵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準確地評價自己。明確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可以有意識地完善自己,設定適合的發展方向。
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建立一個個人檔案,詳細地列出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另外還可以請老師、家長和同學寫出你的優缺點,看看你在他們眼中的形象是什麼樣的。兩者對照,就可以更加全麵地認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