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和心理規律的一門科學。這個詞語來源於希臘文,意思是關於靈魂的科學,它研究人的心理活動的規律。
心理學的學者盡可能按照科學的方法,觀察、研究和思考人的心理是怎樣的、人與人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有這樣和那樣的不同,從而得出適用於人類的一般性規律,並運用這些規律,更好地服務於人類的生產和實踐。
雖然心理學有著複雜的概念分支和學科門類,深入了解這個學科並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可是,因為這門學科與生活的緊密聯係,使得它對日常生活的意義非常重大。學一點心理學,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方便。
處處可見的偏見
據說,如果一個廣東人去了北方,有一個問題是他一生中要回答1000次的,那就是:“聽說你們那裏的人什麼奇怪的東西都敢吃,還會吃老鼠哦!”
類似的時刻似乎充斥了我們身邊的每一個角落。“美國人都是大胖子”,“那些同性戀都是娘娘腔”,“我最討厭上海人了,都是小氣鬼”,這樣的言論屢見不鮮。
這就是讓我們惱人的偏見。在它的影響下,社會現實被扭曲、人格被貶低。有時候偏見的危害甚至不僅限於日常的人際交往過程中,甚至人的生命也有可能遭受毀滅。眾所周知的納粹迫害猶太人的暴行,就是“猶太人是劣等人”這樣的偏見被納粹領導人強化之後的惡果。
心理學家認為,偏見是針對特定目標群體的一種習得性態度,人們在其影響下,會對特定群體產生厭惡感,甚至產生逃避、控製、征服、消滅等消極行為意向。
人人都知道偏見的危害性,可偏見卻常常藏在我們的心底而難以消除。雖然多數人會顧及禮節而不願直說,但我們的理性思維卻常常成為偏見的“手下敗將”。這是為什麼呢?
大腦加速器——刻板印象
我們先來探討人們的頭腦中的一種支持偏見的記憶結構——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對一群被賦予同樣特征的人的分類。比如人們一般認為男性獨立、剛強、心胸開闊、好攻擊,女性則依賴性強、溫柔、敏感、脆弱。再例如,人們會認為北方人高大而粗魯,而南方人有禮貌而柔弱。“廣東人=什麼都敢吃的人”也是一種刻板印象。
為什麼人們那麼愛用刻板印象呢?一些心理學研究者分析,刻板印象就好比我們在人際交往上的節能裝置。我們一輩子要跟很多不同的人打交道,因此能快速地了解對方是個怎樣的人,就顯得至關重要。刻板印象能使我們在短時間內對一個人快速分類、並激活其相應特征,以便於作出該如何與這個人打交道的決定。
比如,我們印象中的小孩子都是柔弱的,所以即使我們見到一個陌生的小孩,也可以立刻給予關愛,無須經過大量調查去研究這個小孩是不是真的柔弱。
這就仿佛是大腦在加工外界信息時,有了一個節能裝置,可以節省不少的時間和精力。這與各個領域都提倡的環保低碳、減少資源浪費、鼓勵循環再利用一樣。
不能說刻板印象毫無道理。一個群體內部總有相似之處,男生剛強而女生細心這樣的歸納應當也符合大多數的情況。然而,這種“節能裝置”也往往給人帶來困擾,其最大的問題根源就在“節能”之上。因為“節能”,人們在缺乏大量的、切身的調查與研究的情況下就下了結論。所以,這種帶有偏差的“過度概括”,極有可能讓被評價的對象受到不公正的對待。例如就是因為“廣州人=什麼都敢吃的人”的刻板印象,一個文靜的廣州女孩被迫每個月都要回答數次“我不吃、也不敢吃老鼠”這樣的問題。估計如果搞個刻板印象控訴大會,每個人的冤情都可以寫成長長的卷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