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2 / 3)

隻要是正常人,一眼便能看出分裂分子達賴喇嘛、總統奧巴馬、罪犯劉小波這3人在政治上不存在任何交集,但卻獲得了同一個獎項,使得原本神聖的“和平獎”不再神聖,這既是對發明家阿爾弗雷德·伯納德·諾貝爾人格的汙辱,更是頒獎者對職責的褻瀆。

那麼,頒獎者有沒有毛病呢?

除去達賴喇嘛、劉小波之外,將“和平獎”頒給後來發動了戰爭的奧巴馬,相信並非衝動也非頒獎委員會不清楚奧巴馬的受獎條件,而是有意將“和平獎”套在剛上任且無重大成就的美國總統的脖子上,意在勒緊戰爭韁繩,約束美國。

沒有想到,反戰的奧巴馬最終背叛了他們,彰顯歐洲人的一廂情願。不僅如此,上任之後的美國總統奧巴馬除了重視軍事,就沒有什麼其他建樹,在垂死、腐朽的資本主義製度下也幹不成別的。

對其四年作—回顧發現,奧巴馬完成的任務,首先是增兵,而後反複軍演,再後來便是發動戰爭,並趁機打濫了歐洲的“後花院”北非地區,令歐洲人十分不悅。

我們掃一眼奧巴馬上台執政四年來的情況,發現其軍事舉動脈絡十分清晰,也不難得到相應答案:

2008年競選總統時,身為美國伊利諾伊州國會參議員的奧巴馬,以伊拉克戰爭的反對者身份指責“伊戰”為“愚蠢的戰爭”,且一再承諾,上任後16個月內從伊拉克撤出所有美國作戰部隊。其間,現任美國國務卿希拉裏莫名其妙地退出了總統競選;

2009年1月20日就任美國總統後的奧巴馬,如果履行其承諾,則應當在2010年5月20日之前全部撤出駐伊軍隊。遺憾的是,我們看到的正相反,他是在任期將滿的時候才僥幸兌現撤軍承諾:如果伊拉克總理馬利基答應了奧巴馬的駐伊美軍法律豁免權要求,美軍至今都不會撤離伊拉克,美軍欲走還留的企圖顯然旨在尋機徑取伊朗、敘利亞,加速推進“大中東計劃”;

2009年,上任不久的奧巴馬不僅不撤軍,且分別於2月、12月共2次宣布向亞洲的阿富汗增兵,同時高調宣布重返東亞,攪得整個區域雞犬不寧。而駐阿美軍,不是今天焚燒《古蘭經》,就是明天屠殺無辜平民,使得北約部隊屢屢遭襲;

2010年,美國通過製造的“天安號”警戒艦爆炸沉沒事件[13],擴大對中國黃海和東海的防禦縱深,並與韓國軍隊反複軍演。加上此前3月份的所謂“關鍵決心”,2010年全年共舉行各種名目的大中型聯合軍演超過了8次,同時插手“釣魚島”撞船事件[14],整個東北亞被攪得烏煙瘴氣;

2011年3月,美國對北非小國利比亞動武,直至消滅,且時間長達半年以上;其間,美國煽動越南、菲律賓等國在南海鬧騰,向中國主權發難;隨後,美國總統奧巴馬出訪澳大利亞並宣布向達爾文地區派住軍隊,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則同時出訪菲律賓,向阿基諾三世麵授挑戰中國機遇;再隨後,向敘利亞、伊朗發起一波又一波製裁;

2012年初,美國操縱阿盟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意在複製利比亞的製裁敘利亞草案;進入4月,美國慫恿菲律賓向中國底線瘋狂發起挑戰,公然向中國索要領土領海主權,以實現美國借刀殺人牽製中國於南海,同時拋棄阿基諾三世這個楞頭青,以擾亂全球視線尋機聲東擊西突然發起對敘利亞的軍事打擊,實現其一箭三雕的目的。相信這場戰爭愈臨近,周邊國家針對中國主權的挑釁將愈猛烈,無論南海還是東海,都是如此。

進入5月,美國牽頭組織沙特、阿聯酋、巴林、卡塔爾、文萊、澳大利亞、英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共19個國家約1.2萬名士兵,並動用陸、海、空和特種部隊等精銳之師在約旦南部舉行代號為“熱切的雄獅”、近10年來在中東地區最大規模,超過了長達20天以上時間的聯合軍事演習,中東緊張局勢進一步加劇。

其間,不顧反戰示威抗議,在奧巴馬家鄉芝加哥召開了規模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北約會議,並對歐洲導彈防禦係統的啟動、阿富汗防務以及北約成員國間的各項合作予以強化。

不難看出,軍事舉動構築了奧巴馬總統任期的“功勞簿”。而對於本該通過財政支出解決經濟增長和就業問題擺在第一位去變革的事情卻無人理會,赤字驟增,造成經濟複蘇緩慢,失業率長期在9%高位徘徊的事實。

與之相反,奧巴馬外交業績累累,包括落實美軍從伊拉克“全部”撤出,擊斃“基地”組織頭目本.拉登,以及隨後在歐債危機解決方式上也曾躍躍欲試,但卻遭到德國總理默克爾否決。

然而,按照一般的規律,沒有一個美國總統單憑外交勝利或者國內失業率超出7.4%以上而贏得大選勝利的先例,而奧巴馬已囊括全部。尤其是美國的失業率,雖然同比有所下降,但仍處在8.2%高位。

在此前提下,如果奧巴馬獲得連任,預示著美國將加速衰退。因為無論政客還是選民,都不是在選總統,而是在做一道“負負得正”的乘法算術題目(外交與失業率),屬於小兒科遊戲,這是其一;

其二,意味著奧巴馬將打破曆史紀錄,顛覆常規:通過反戰勝選,發動利比亞戰爭之後再通過外交業績實現連任,走出一條與其他人完全不一樣的美國總統競選之路。

回頭再看奧巴馬剛換上不久的那位國防部長帕內塔,更加引以深思。後者與當年的小布什在作風上有過之而無不及。2011年通過演講,公開拋出“三個必須”,即“必須保證美國不會威脅到世界穩定”,“必須保證美國的地位”,“必須保證世界認可美國作為維持世界穩定的力量”,今天的帕內塔又拋出“三個任何”,指美國要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打擊“任何對手”,對全球發出了赤裸裸的威脅、恐嚇。

美國總統奧巴馬更是如此。打著“落實決議”幌子對利比亞動武,3天後,美國淩駕於聯合國之上,開始行使安理會職能,公然將軍事行動指揮權交給北約,美國的霸權行徑,在奧巴馬手上表現到了“二戰”以來的極致。

2012美國總統競選中,如果共和黨候選人全部遭“錯殺”而奧巴馬獲得連任,或將隻有一種解釋的可能性存在:戰爭需要。

為了戰爭需要促成奧巴馬連任,不排除設苦肉計,令選民除了倒向“溫和”的奧巴馬而別無選擇的可能性,為其日後發動戰爭大開方便之門。

羅姆尼勝出的陰險性。美國共和黨人士、前馬薩諸塞州州長米特·羅姆尼是其黨內總統候選人最看好的一位,也是現任總統奧巴馬的真正的競爭對手。美國現任總統奧巴馬等民主黨人士的表現,赤裸裸的稱霸動作,基本上還原了前任總統小布什團隊,影響到美國聲譽,不利美國戰略,又到了美國智囊們不得不設法更換麵孔的時候了,也為羅姆尼的勝出提供難得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