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每個人都在做事,但做事的成效卻有天壤之別。麵對著同樣的環境和條件,有的人做事事半功倍,而有的人費力不少,卻一事無成。

做事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高深的藝術,許多人甚至用盡畢生之力也未必能看破其中的真諦。君不見,多少人聰明反被聰明誤,忙忙碌碌一生卻一無所有;多少人才華橫溢,卻畢生坎坷,鬱鬱不得誌。

人不管精力有多充沛,能力有多強,如果什麼都做,又企圖做好每件事,不懂得集中精力先做好應該做的事,再去做想要做的事,那麼他最終的結局肯定是失敗的。什麼事都做意味著什麼事都不能做精做好,畢竟人的精力有限。很多人不管條件是否具備,隨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歡和想做的事,把那些真正應該放在主要位置的事拋至腦後,結果事與願違,留下一生的遺憾。恰恰相反的是,成大事的人懂得按照事情的主次緩急來做,他們永遠記得要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在應該做的事和想要做的事發生衝突時,他們會從一個社會人的角度出發,控製自己的欲望,去做成大事前應該做的事,等機會成熟再去做想做的事。總之,做事要有章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清輕重,否則很難成大事。

成功的人生不在做得多,而在做事的方法、策略,希望讀了這本書的讀者,能夠從中受到啟迪,管好自己、學會做事,取得人生成功!

人的一生有許多事情需要我們去做,做的先後順序不同,人生的結果就大相徑庭。本書分為十一章,從多個角度闡述了完成該做的事再做想做的事的觀點,從全新的角度,以事例與道理相結合的形式告訴讀者究竟應該采取什麼樣的做事方式才能高人一籌。本書說理性強,貼近現實生活,適合不同讀者閱讀,希望讀完本書的讀者做事分清輕重緩急,以更加理性和客觀的態度走出屬於自己的人生之路!

同樣的忙碌,有的人功成名就,有的人依然為生計掙紮,是上帝不公平嗎?當然不是。問題出在你自己身上。“不知道自己箭靶的位置,你就永遠無法射中它!”沒有目標,你再忙碌也是白忙。當你醒悟時,自然會明白“選擇好目標”的真正含義了。

1.“衝上火車之前”

要知道自己要去做什麼明智者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前行,成功者堅持自己的目標和定位不懈奮鬥,他們最懂得奮鬥前選擇好目標是最為重要的道理。

相信大多數人都認為愛拚才會成功,努力就有效果。但是很多人拚了,結果卻輸得很慘。這是為什麼呢?主要是在沒有選準目標時就盲目地往上衝了。

選擇好目標後再往前衝不僅僅是指大事而言,它適用生活中任何事情。下麵一則讓人忍俊不禁的小故事就是典例:

有三個男人一起前往火車站,但到達車站時,發現南下的火車已經開走了。雖然心中十分掃興,但也沒辦法,隻好等下一班火車。

於是三個男人就一起到“鐵路餐廳”裏吃東西、聊天,消磨時間。話匣子一開,三個男人七嘴八舌,談得十分起勁,一下子把時間給忘了。當他們猛然想起時間到了時,就趕緊抓起行李,衝向站台。

此時,火車剛緩緩開動,於是三人急忙沿著站台追趕已漸漸加速的火車。前麵兩個人跑得速度比較快,跳上了最後一節車廂!但是第三個男人,因為行李比較重,跑得慢,所以沒有趕上火車,隻好氣喘籲籲地看著兩個朋友漸遠而去!

突然,沒趕上火車的男人忍不住大笑起來!

“你怎麼了?沒趕上火車,怎麼還哈哈大笑呢?”站台上的工作人員大惑不解。

“剛剛衝上火車的那兩個人,是來為我送行的!”

這雖然是件小事,但卻反映出如果做任何事情都像無頭蒼蠅一樣,等待你的將是荒唐的失敗。小事情鬧出笑話,大多數情況下無傷大雅,但在人生大事上,這種錯誤隻會讓你無法彌補而致遺憾終生。

如果沒有經過仔細思考或沒有特定目標,隻是冒冒失失地跟人往前衝,即使衝到最前麵,也可能一事無成、徒勞無功。因此,擁有明確的目標是邁向成功的首要步驟。隻有明確目標、方向,才不會匆匆忙忙地盲目“衝上火車”。

2.你到底能做什麼

應仔細分析一下自己,最重要的是要看清自己可以在哪一方麵能夠成功。

有一位大學生,成績一般,卻過分拚命地學習,總想在班級得到第一名。他以為,隻要用超人的努力,將別人娛樂、度假的時間全部用來學習,就一定能成功。但是,當他快要趕上第一名時,卻永遠無法從用腦過度的後遺症中恢複過來了。

一個人應該充分積蓄能量,並將它投入到最適合自己的地方。如果你隻有一種才能,你更應該淋漓盡致地發揮這項惟一的才能,而不要與那些有十項才能的人進行全方位的競爭。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小男孩在他的玩具沙箱裏玩耍。沙箱裏有他的一些玩具小汽車、敞篷貨車、塑料水桶和一把漂亮的塑料鏟子。在鬆軟的沙堆上修築公路和隧道時,他在沙箱中發現了一塊大岩石。

小家夥開始挖掘岩石周圍的沙子,企圖把它從泥沙中弄出去。他是個很小的小男孩,而岩石卻相當巨大。手腳並用,似乎沒有費太大的力氣,岩石便被他連推帶滾地弄到了沙箱的邊緣。不過,這時他才發現,他無法把岩石向上滾動翻過沙箱邊牆。

小男孩下定決心,手推、肩扛、左搖右晃,一次又一次地向岩石發起衝擊,可是,每當他剛剛覺得取得了一些進展的時候,岩石便滑脫了,重新掉進沙箱。

小男孩氣得哼哼直叫,使出吃奶的力氣猛推猛扛。但是,他得到的惟一回報便是岩石再次滾落回來,砸傷了他的手指。

最後,他傷心地哭了起來。這整個過程,男孩的父親從起居室的窗戶裏看得一清二楚。當淚珠滾過孩子的臉龐時,父親來到了孩子跟前。

父親的話溫和而堅定:“兒子,你為什麼不用上所有的力量呢?”

垂頭喪氣的小男孩抽泣道:“但是我已經竭盡全力了,爸爸,我已經盡力了!我用盡了我所有的力量!”

“不對,兒子,”父親親切地糾正道,“你並沒有用盡你所有的力量。你沒有請求我的幫助。”

這時,另外一個路過的人說:“孩子,不要做力所不及的事,請多發揮自己的長項吧!”

這個故事說明了什麼,各有答案,但如果這不是一個小男孩,而是一個在工作中謀生的成人,我們更同意那位路人的觀點。

每個人都有屬於他自己的工作。在金融巨頭摩根和鋼鐵大王卡內基看上去很簡單的事情,對你來說也許根本就無法完成。但你也許可以做到摩根不能做到的事情。因此,要緊的是,你應認真分析一下自己適合做什麼,恰當地估計自己成功的可能性,這有助於你今後的事業發展。

每個人的成長曆程表明,進取心是所有想拯救自己的人的領路人,正是進取心為他們的前進開辟了道路。但明確適合自己的目標和應做之事是成功的關鍵。

首先,我們要通過有效的工作來獲得自己所追求的東西,來實現自己克服危機的雄心壯誌。在向上攀登的過程中,我們必須付出巨大的努力,並承受一般人所難以承受的艱辛。

其次,我們需要克服這個過程中的種種危機。我們是否具有與眾不同的價值?我們的回答是:“你當然可以克服危機。你完全有克服危機的潛力。但你最終是否一定能克服危機,就完全取決於你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