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8章 怎樣分辨“症、證、綜合征”(1 / 1)

由於在中醫的“證”中可以出現西醫的多種病,而在西醫的“綜合征”中又可以出現中醫的多個證,故“症、證、綜合征”往往讓人難以分清。在此將臨床上中西醫結合的常用概念“症”、“證”、“綜合征”作一簡要解說。

症:多指病人所說的不適,如頭痛、乏力、惡心等。這是醫生進行深入診察的鑰匙,中西醫通用,又稱症狀。

證:是中醫常用的專用名詞,如風寒表證、裏實熱證、心脾兩虛證、氣虛證、血虛證、痰濕證等。它是中醫立法處方的依據,也是中醫理論的主要精髓。這個證,絕不是指某個單一症狀,而是包括了病變當時的性質(是寒、是熱、是虛、是實),原因(是六淫外感、七情內傷,還是飲食勞倦),部位(衛氣營血、髒腑經絡)等方麵內容的高度概括。如果放棄中醫的證,隻按病的概念來用中藥,影響了療效。

綜合征:是現代西醫常用的病名,多有一組症候群形成本病的特點。如幹燥綜合征,是與遺傳、內分泌、感染有關的慢性炎症疾病,其病理機製與自身免疫力失調有關,此病主要侵犯唾液腺和淚腺,所以本病的主要表現為眼幹、口幹。其他如更年期綜合征、肝腎綜合征等等。這些可以出現在數種疾病中,或數個器官、組織係統中,均需依據西醫的病因、病理進行合理治療。

病:中西醫都有,但意義差別很大。中醫的病多以主要症狀命名,如頭痛、咳嗽、嘔吐、泄瀉等;西醫則不然,西醫的病是包括了致病的原因、病變部位、病理機製、預後轉歸等諸多內容的精確概括。以此製定針對性較強的防治措施,所以西醫重視病的診斷。由於中醫的病多是病人的症狀,必須再通過四診八綱、氣血津液、髒腑經絡等綜合因素進行分析歸納,得出“證”的概念,才能辨證施治,所以中醫對證的辨別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