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書香的饋贈 (1 / 2)

譚淡鑫在荷城一家經濟效益長期不佳的電影放映公司工作,是個小科員,幹點近乎文書、總務之類的雜事。他家裏的經濟狀況就像他的名字一樣,雖然裏麵有三個“金”,卻是淡淡的,離殷實之家還有十萬八千裏。幾年前,單位分給他家一套同事騰讓出來的舊宅,以後改善居住條件在本單位是沒戲了。

不知從何時起,譚淡鑫也擠進“購書迷”的行列。他雖然信奉“榮華富貴隨風去,惟有書香留人間”,但限於財力,青睞的隻是那些二手書,價格不菲的新書,自然少問津。業餘時間,他除了看書讀報,也寫點散文、隨筆之類的小稿,換點香煙錢。他老早就在構撰“大部頭”了,但限於時間和環境,寫作速度很慢,書裏的20多個人物,還隻出場五六個。

他的餘錢不多,每月不過百來塊錢吧,全用來購書。一次在位於市河畔的“特價書市”裏,我狂擇狂購,居然雇了一輛三輪車拉回家一堆書。

他的妻子阿娥是個平凡的善良女子,在綢廠幹“三班倒”的擋車工。她雖倍感家中經濟拮據之尷尬,但不多幹涉夫君的“嗜書”之癖。“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已是過時的童話,她自然淡然視之,隻是家裏的書越集越多,空間越來越小,連衣櫥都被利用起來放書刊,她便有點怨言了。

近段時間,老街口開出一家“七元書店”——無論新書、舊書,每冊均賣七元的價;另有些特重特舊的書,則以斤兩計售。書店老板是位江西籍的年輕打工者——積攢了一點錢以後,就籌措開出這家書店,以圓少年時的“儒商夢”。這天,譚淡鑫一踏進這家書店,目光就被那些又便宜又有收藏價值的書籍所吸引了。——擇選下來,數量近百冊。他兜裏正藏有剛發下來的薪水600多元,這下一次性消費光了。

當他把鼓鼓囊囊的兩大件裝滿書籍的蛇皮袋馱回家,妻子終天忍不住發怒了:“譚淡鑫,你、你又發神經啦?書能當飯吃,當衣穿?”

妻子還是第一次這麼野蠻,譚淡鑫額頭沁出汗珠,耐心解釋:“書、書是多了一點,但隻要有一個書房,裝一排貼壁書櫥,什麼都解決了……”“哪來的書房?這房子總共隻有30平米,你總不能把書堆到屋頂上去?!”阿娥哭著說。

“會有麵包的,會有牛奶的,會有書房的,說不定老天看到我們家收藏的書太多了,那一天會賜一套新房給我們嗬?!”他細聲細氣地自嘲著。阿娥哭嚎著說:“做你的夢去吧!你還是去和那些爛書過日子吧!”她看看勸說不了老公,就打點包裹,啜泣著離開家門。

過去說貧窮夫妻百事哀,現今應說貧窮夫妻脾氣大。兩人一怒之下,就鬧起離婚來。七歲的兒子原本就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阿娥自然就回了娘家。離婚手續遲遲辦不了,阿娥和孩子從此也不回家,這簡陋的積滿書籍的小屋,隻留下譚淡鑫一個人獨守。

好多天過去了,譚淡鑫一個人守家,業餘時間則伏案寫那個“大部頭”《書香的饋贈》。其間,阿娥趁老公不在家的時候,也回來一趟拿走些換洗的衣物之類,但沒有“回家”的意向。她對老公實在是失望極了,嫁給了這麼一個酸兮兮的窮書生,真是倒了十八輩子黴。

譚淡鑫也沒有主動和解的願望。他什麼都不顧了,上完班回家就搗鼓那個“大部頭”長篇,雙休日則步不出門,潛心伏案。四個月後,他的30萬字的《書香的饋贈》完成了,他的體重也減輕了10多公斤。

在把長篇小說郵出後等消息的日子裏,譚淡鑫就靜下心來讀這些年陸續購進的書。說真的,書是太多了,他一直沒好好讀,時間不夠——他在買書時就想好了,等到退休了,自己就有時間讀這些書了。誰知現在他提前成了時間的富翁。東一堆,西一堆;這一包,那一包,諸如《紅與黑》、《魯濱遜漂流記》、《簡·愛》、《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尼娜》、《湯姆叔叔的小屋》、《儒林外史》、《聊齋誌異》、《雷雨》、《子夜》、《家》、《駱駝祥子》等中外名著,他都——細讀。也許是小說讀多了,覺得就是這個味,便萌生出想換個味的念頭。

這天晚上,他在以斤兩買來的雜書堆裏,隨意抽出一本書名叫《我的經濟觀》的硬封麵大部頭,靠在床欄上讀起來。這本書足足有670頁,死沉死沉的,文字讀起來甚感艱澀。他真感到有點好奇,這種雜談不像雜談、哲學不像哲學、科普不像科普的東西,作者居然能鋪排如此浩長的篇幅。不過,當他用了三天的時間讀到第100頁的時候,感覺就像從冰窖裏爬到火爐旁一樣,渾身發燙。為作者睿智的視角、縝密的思維、尖刻的剖析、悲憫的筆觸所吸引,甚至對連篇過於冷峻、過於生澀的文句,也陡生好感。更奇怪的是,半個月後,當他讀到第666頁時,發現書頁的左空白處,有一行細微的墨跡,肉眼難於辨認其秘,他就用放大鏡看。一看還真被他看出一點名堂。微書是這麼一句話:朋友,請剖開封麵的折頁封口!他真的極其小心地剖開此書的硬封麵,發現裏麵緊嵌著一個薄薄的小紙袋,小紙袋裏裝的是一枚全新的未蓋郵戳的紅色紀念郵票。關於郵票,他略懂點門道。這枚郵票的上方是中國的版圖。琢磨一番,他的心不由得狂跳起來,這可是一枚《全國山河一片紅》,倘若不是贗品的話,其價可不得了。他再接下去的探索,甚稱神奇。小紙袋的背麵是數行微書,放大鏡下是這樣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