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在雙方陷入僵局的時候,在克米拉騎兵陣的東麵五裏外出現了一支騎兵隊。令人奇怪的是,該部隊的旗號竟然是季天,而他們所穿的盔甲卻顯然不是季天的盔甲。
“什麼!季天的騎兵!”
在從斥候口中得知有一支季天的騎兵在自己東側出現時,仇誌雄還真是懷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出了什麼毛病。但當遠處的馬蹄聲似雷鳴般響起的時候,仇誌雄方才真的相信有季天騎兵來襲。
而就在此刻,一直處於守勢的季天步兵軍團開始移動了,如同一座山般堅定而緩慢的向克米拉騎兵戰陣壓迫過來。
每一名克米拉騎兵臉上都露出了驚恐的神色,連仇誌雄也開始擔心這場戰鬥的最後會是以自己的失敗而告終。
在略微思索了一番後,仇誌雄決定留下一部分軍隊繼續衝擊季天的步兵軍團,自己則親自率領六千騎兵去迎擊季天的騎兵部隊。
季天一直以來都沒有騎兵的編製,現在即使有了一定數量的騎兵,不論人員的戰鬥素質與經驗都一定弱於己方,也絕對不會是自己這支騎兵的對手。
這就是仇誌雄此刻心中真正的想法。
但他萬萬料想不到的是,他將要麵對的這七千名騎兵,並不是季天王國的“魚腩部隊”,而是有著“龍騎兵”之稱,享譽大陸百餘年的霽雨騎兵,而這支騎兵的統領正是霽雨第三騎士團的副團長,皇弟蕭劍如的得力助手謝羽。
這場騎兵之間的對決是霽雨騎兵百餘年來除用以對付沙漠盜賊以外的第一次境外戰鬥。
《大陸戰紀》中是這樣記述這場戰鬥的:
有“龍騎兵”之譽的霽雨騎兵以衝垮一切的氣勢在兩軍第一次對衝時就徹底擊潰了克米拉的騎兵部隊的陣形。最終以近乎完美的騎兵分割戰術和令魔鬼也為之顫抖的攻擊破壞力盡數殲滅克米拉的六千騎兵,而其本身傷亡僅在五百人左右。
在這場被後世稱之為“醒龍之戰”的騎兵對決中,仇誌雄由於身處隊列後方,得以見機逃走。而另一支用於抵擋季天步兵軍團的騎兵部隊也沒有什麼建樹。最終,在兩麵夾擊下,為防止形成圍城的態勢,仇誌雄率領他的七千殘部向齊格諾東部撤退。
達爾那斯,這座被稱之為大陸南部最堅固城池之一的都城,在短短十幾天之內,先是被克米拉占領,接著又落到了季天的手裏,而且都是在一天中結束戰鬥,不能不說是一個諷刺。
而這場“醒龍之戰”的戰鬥後,短短十餘天,裝扮成季天軍隊的霽雨騎兵分成了二十多支千人隊。迅速平定了整個齊格諾南部貴族的抗爭取得了齊格諾南部,也就是文康江以南,以西的全部領土。
在這一整塊區域中,惟有地處東麵的飄城在克米拉的支持下,憑借險峻的地勢與堅固的城牆,苦苦地抵擋季天季天步兵軍團一波又一波如潮的攻勢。但總算挾製了季天進攻的腳步,將其主力牽製在齊格諾南部,使其無暇北顧。
而在失去季天步兵軍團的策應之後,兩萬七千名騎兵組成的霽雨帝國第三騎士團也不敢貿然度過文康江進軍王國的北部——諾達克盆地,從而在客觀上為嬴梵擊敗霍爾軍,統一諾達克盆地提供了寶貴的時間。
摩羅曆473年12月6日,在得知克米拉騎兵在達爾那斯城下慘敗給季天的消息後,嬴梵開始感到形勢的險惡與時間的緊張。
特別在得知達爾那斯爭奪戰中那支七千人騎兵隊伍的神勇表現後,嬴梵更是敏感的意識到自己一直擔心的問題終於浮上了台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