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騎兵後麵的獨孤明在聽見馬匹嘶鳴的第一時刻,即判斷出先頭部隊已經撞上了敵軍,馬上率領一千重裝步兵加入戰場。隨著一千重裝步兵的加入,戰場上的形勢開始倒向獨孤明一方。
也就在大局已定,敵方的攻擊漸漸變得微弱的時候,敵方的主力趕到了戰場,從左右兩邊向獨孤明的軍隊發動攻擊。
而此刻,僅剩的五百名騎兵已經突破了敵人的包圍,按照原定計劃向萊特鎮急進。而剩下的不到一千名重裝步兵在獨孤明的率領下,承受了敵軍左右兩麵的攻擊。但奇怪的是,戰場形勢並沒有出現一邊倒的局麵,反而莫名其妙的演變成一種均勢。
原來在這樣一個夜色如墨的夜晚,而且戰場又處於山林深處的道路,真可謂是伸手不見五指。索倫一方由於早已約定了暗號,所以一經交手即明了是敵是友。而敵軍由於錯誤估計了整個戰場態勢,以至於被索倫軍打了個措手不及。在黑暗中,根本分不清敵我,結果許多人就這樣不明不白的死在自己人手中,整個戰場是一片混亂。
這一戰從午夜時分一直持續到天將破曉,兩方人馬都已經精疲力竭。
在天色即將轉明之時,獨孤明聚攏了僅存的兩百名士兵悄悄撤離了戰場,延著前往艾亞格的道路前進。而身後的敵軍依舊在互相殘殺。
這一仗獨孤明一方死傷近千人,而敵方的傷亡是其兩倍左右,可說是戰果輝煌。但就整個戰場形態而言,齊格諾已經喪失了扳平的唯一條件,時間。
也就在獨孤明率領殘部撤離戰場之時,原先突圍的五百騎兵抵達了萊特鎮。而令人奇怪的是,原先應該駐守該鎮的一千五百名輕,重裝步兵蹤影全無,整個鎮隻有一個百餘人的小隊看守著近四百萬斤軍糧。
在迅速控製了萊特鎮之後從小隊長口中得知了一個驚人的消息。
索倫三鎮的三位統領已經背叛了齊格諾,他們昨晚遇到的伏軍正是索倫三鎮的主力。
在權衡了整個態勢後,確信僅憑五百名騎兵無法再次突破敵方包圍的情況下,部隊做出了前往艾亞格與獨孤明彙合的決定。於是,五百名騎兵押著一百名的“俘虜”向艾亞格緩慢推進。而最可笑的就是萊特鎮的近四百萬斤軍糧在無人看守的情況下竟然被擱置在那裏整整五天,一直到卡梅隆率領他的軍隊到達時才又重新得到看護,不能不說是一個戰爭奇聞。
秦廷章在送走獨孤明後,回到城守府,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始終無法入睡。原因倒不是因為現在戰場的險惡形勢,而是在擔心獨孤明能否順利突圍。一直以來,秦廷章對獨孤明就象是對待自己的家人一般,甚至比對待自己的家人還要好。從他十八歲開始就一直帶在自己身邊,五年來,看著他一步步成長起來。憑借一個優秀將領的眼光,秦廷章確信其是一個天生的軍人。無畏的勇氣,細密的心思以及臨場的決斷力,都決定了他將會成為一名非常優秀的軍事領導人物。唯一遺憾的是,自己恐怕看不到那一天了。麵對現時的戰場形勢,打了大半輩子仗的秦廷章心裏比誰都明白,此仗必敗無疑。隻是由於自己職責所在,以及軍人的榮譽,不允許自己未戰言敗。
這種紛亂的思緒圍繞著秦廷章,直到臨近天亮時分,抵擋不住因身心疲倦而帶來的困意,小睡了一個時辰。
也就在一個時辰後,城守府內紛亂的腳步聲就踏碎了秦廷章的夢境。從床上翻身而起,披上衣服的他立刻就見到一名近衛撞開房門,神色間一片慌亂。
“城守大人,霍爾要攻城了!”
當秦廷章一身戎裝出現在城牆上時,發現所有的將領都已經到達。每個人的臉色都相當凝重,那是一種因恐懼而心理遭受壓抑的結果。即使是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於達,眼神中也透著一絲驚恐。順著將領的目光,轉頭觀測敵陣時,秦廷章也不由為眼前所見而感到震撼。
昨日由七千名霍爾士兵組成的陣列已經非常壯觀,而今日索倫關下霍爾軍不知多了多少,密密麻麻的布滿了整片城外將近五裏的空地。昨日的七千名霍爾軍此刻集中在左側,步兵在前列成方陣,騎兵在後。右側則是四十支五百人編組的兩萬餘騎兵。而位於中央的是此次攻防戰的主力,近三萬餘名步兵。而這三萬餘名步兵被分成前後兩個陣列,重裝步兵在前,輕裝步兵在後。而橫亙在兩者之間的則是各式各樣的攻城器械。
秦廷章再轉首,發現除了一眾將領麵露懼意外,所有城樓上的守城兵士也是一臉恐懼。做為統帥的秦廷章非常清楚,如果現在不能鼓舞起將士們的士氣,此仗不用打就已經一敗塗地了。
秦廷章果斷地拔出自己的佩劍,一躍跳上了城牆的垛口,驚得敵我雙方都目瞪口呆,齊格諾一方的將領注意力由城外敵軍陣列處轉移到他身上來,不明白這位城守要玩什麼花樣。
“齊格諾的男兒們,你們身後是什麼!是我們世代耕耘的土地,我們的妻兒老小都靠著這塊土地維係著生計!”
秦廷章揮劍指向城外的霍爾軍,繼續道,“現在有人要來搶奪屬於我們的土地,搶奪我們的牛羊,驅逐我們的家人,你們會答應嗎?”
“不答應!”
城樓上的兩千五百名士兵同時震臂高呼,聲勢不可謂不驚人,甚至連城外的霍爾軍都為之瞠目結舌。在兵力對比如此懸殊的情況下,對方還能保持這樣的士氣,齊格諾的軍隊的確令人感到不可輕辱。
“不答應!”聲勢不弱於剛才的呐喊聲再次響起,秦廷章及一眾將領相當詫異的回頭尋找是什麼人發出如此呐喊。
原來城中數千名青壯年此刻亦在北城門下聚集,他們是城中居民自發組織起來的守城軍。因為索倫關的居民比任何人都清楚一個事實:一旦城破,他們麵臨的必將是屠城的慘淡結局。幾十年來,霍爾和齊格諾之間爭戰不斷,不知道有多少霍爾的士兵倒在索倫關下,有多少霍爾的將領為了這座雄關鬱鬱而終,以至於現在的索倫關成為霍爾軍方心頭一道永遠的傷痛,更是霍爾民眾無法擺脫的噩夢。幾十年來積累的鮮血令雙方民眾都積聚了太多的仇恨,而這種屬於民族之間的仇恨是毫無道理可言的。就象獨孤明一般,其爺爺是死在霍爾軍的劍下,此刻城牆上的兵士們也有許多人的爺爺,父親死於對方劍下。而城外的霍爾軍,情況也是大同小異。在如此危局之下,城中居民自發組織參加戰鬥也就順理成章了。
看著城門下聚集的眾多年輕人,秦廷章心中痛楚萬分。其實,他比誰都清楚此次索倫關已是在劫難逃。與其在手無寸鐵的情況下被敵人殺戮,還不如在戰場上與敵軍拚個魚死網破,可憐的是城中的老弱婦孺,真不知他們該如何麵對城破之日敵人的鐵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