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球新曆1912年,這一年注定載入史冊。以李威為首的革命者,經過數年的籌謀和奮戰,最終推翻了統治中原大地長達296年的金辮子王朝。這個自新曆1616年就登上曆史舞台的王朝,曆經數代盛衰,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早已腐朽不堪,內憂外患交加。帝國的封建統治體製無法應對新時代的潮流,積貧積弱的現實讓金辮子朝在列強侵略與內亂中搖搖欲墜。
自新曆1911年起,各地紛紛響應革命黨的號召,掀起了起義的風潮。辛亥之變震動全國,短短幾個月時間,原本高高在上的王朝瞬間崩塌。革命黨領袖李威在這個過程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他不僅提出了推翻封建帝製、建立共和的理念,還組織和領導了大規模的革命行動。革命黨的勢如破竹得到了民眾的廣泛支持,地方軍閥與民間力量紛紛響應,最終形成了強大的推翻王朝的合力。
新曆1912年2月,金辮子王朝的末代皇帝在眾多壓力與總理大臣的逼迫下無奈宣布退位,結束了這個可笑王朝的統治。金帝的退位詔書象征著一個時代的終結。皇城大門外,民眾歡呼聲震天動地,曾經的威嚴帝都,如今被革命的烈焰籠罩。
李威作為革命的象征與領袖,帶領臨時政府成功推翻金辮子王朝,他被尊為“國父”,為建立共和政體立下了不朽功勳。然而,深諳革命勝利後形勢複雜多變,李威明智地選擇了辭去臨時大總統之職,認為自己更適合在幕後推動共和製度的完善與社會改革。
為了維護新生共和國的穩定與延續,李威推薦由原金辮子朝的內閣總理大臣李世傑接任總統一職。
就在大金亡國的消息傳遍全國時,遠在贛省的一個小村莊——袁家村,也得知了這一巨變的消息。袁家村並非因村民都姓袁而得名,而是因為當地最大的地主姓袁。袁家在這片土地上經營多年,既是當地最大的地主,也是最受尊敬的家族之一。與全國其他地主大肆盤剝、壓榨佃農的做法不同,袁家向來以仁慈聞名。袁家老爺子每年逢年過節時,都會給村裏的佃戶分發豬肉和糧食,遇到村民家中有難,袁家也總是慷慨解囊,出手相助。
袁家是地主界中的一股清流,尤其是他們的家族生意也顯示出與傳統地主的不同。袁家不僅僅依賴土地生財,還在全國各地開設了紡織廠、米粉廠和瓷器坊,逐漸成為了最早一批的民族資本家。然而,金辮子王朝的腐敗無能,也限製了袁家的發展,十餘年來,袁家的產業幾乎沒有太大變化。
當“金辮子亡了”的消息傳到袁家時,袁家的大公子袁希林正在院中讀書。16歲的袁希林自幼受父親袁老爺子的熏陶,是個思想開明、熱心公益的青年。當他聽到王朝覆滅的消息時,心中的激動難以抑製,臉色漲得通紅,手舞足蹈地大喊:“善,大善!”然而,他的激動情緒竟然過度,導致突然昏厥,跌倒在地。
這一突發情況嚇壞了袁家上下,長工們慌忙將昏迷的袁希林抬回屋中,袁老爺子更是急得直跺腳,連聲吩咐道:“快!快去村西頭請盧郎中!”
袁希林不僅是袁家長子,還是全家的希望。自幼,他便被送到洋學堂接受最先進的教育。在那裏,他接觸到了來自外界的新思想,了解到什麼是民主,什麼是人權,什麼是科學。在這個世界飛速變化的時代,袁希林深感隻有大金王朝還在開曆史倒車,拒絕與現代文明接軌。
因此,他內心深處早已成為一名“精神革命者”,雖然沒有親身參與革命戰鬥,但他曾以家族的名義,向金陵的臨時政府捐贈了大量錢財與物資,以支持革命事業。
對袁希林而言,金辮子王朝的滅亡是曆史的必然,是他內心期盼已久的勝利時刻。革命成功的消息不僅讓他興奮到昏厥,也標誌著他的理想開始照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