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黃巾之亂(3 / 3)

張角自命“老子”轉世,用法術咒語祝福過的水稱為“真命太平符水”十分靈驗。他分身多處,不同一時間顯現,治病救人無數,於是大家把他當作神明崇拜,世稱“太平教”。

張角十日內集結數十萬教眾,遍布下列八州:青州(山東省北部)、徐州(江蘇省北部)、幽州(河北省北部)、冀州(河北省中部南部)、荊州(湖北省及湖南省)、揚州(安徽省中部及江南地區)、袞州(山東省西部)、豫州(河南省),全都接受領導。

甚至有人賣掉財產,或拋棄財產前往投奔,道路上擁擠得水泄不通,途中生病死的餓死的,就有一萬餘人。

郡守官衙不了解內情,反而聲稱,張角是位活神仙,鼓勵人民向善推廣教化、受到人民敬愛。

更助長了張角勢力如日中天,設立三十六個“大祭酒”大方軍區,“大祭酒”一方約一萬餘人,“小祭酒”小方七千人,合計已有三十六萬人,分別任命官階。

宣稱: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首都洛陽行政衙門,以及州郡府衙大門,都有白石灰寫的“甲子”字樣,令人觸目驚心,造成更多的神話。

張角稱“天公將軍”,其弟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命三十六個軍區大小“祭酒”同時起兵造反,每人都頭戴黃巾作為標幟。

“三才陣”作戰方法,所向披靡,兵鋒所及,焚燒衙門命官劫掠城鎮村落,變民有如蝗蟲過境,所經之處無一不成焦土矣!

安平國(首府信都,河北省冀縣)親王劉續、甘陵園(首府甘陵,山東省臨清市)親王劉忠,都被變民生擒,投降黃巾。

朝廷聞報為之震動!一時風聲鶴唳,人心惶惶。

皇帝劉宏下了一道聖旨,命“大將軍”何進率羽林左右軍及北軍五兵團將士,在首都驛馬姑“都亭”布防戒備,修理武器,護衛京師。

並在函穀關(河南省新安縣)、大穀關(偃師縣西南)、廣成關(河南省汝陽縣東)、伊闕關(洛陽市南龍門鎮)、軒轅關(河南省登封縣西北)、旋門關(河南省榮陽縣西)、孟津(河南省孟津縣東黃河渡口)、小平津(河南省孟津縣東)八個關隘,分別設立駐軍都尉。

禦書房內,皇帝劉宏龍顏大怒,掃翻了文房四寶灑落一地,神色陰霾,來回踱步,一旁服侍的太監們人人噤若寒蟬。

三朝元老禦史大夫張鈞雙手握舉笏板,恭身側立,麵露得意,皇帝終於肯聽諫言,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天下蒼生幸矣!

皇帝劉宏返身端坐龍椅,一掌拍在禦桌,怒氣衝衝吼道:“傳喚了老半天!怎麼還看不到‘十常侍’覲見?朕養你們這班太監幹啥用?不如全砍了腦袋當球踢!”

一名太監心驚膽顫趨前道:“啟奏皇上!‘十常侍’已有五位督軍去了,一時間無法回朝麵聖,另外五人皆出宮外巡視布防工事,可能再過一個時辰才能回來。”

皇帝劉宏聞語,滿臉無奈,也隻好等下去,揮袖道:“賜賢卿張鈞座椅!快奉茶!”

禦史大夫張鈞坐定,舉奏板趁機道:“啟奏皇上!前‘司徒椽’劉陶大人,曾經上書說道:‘張角這批黃巾賊人的陰謀,早已計劃多年矣,曾偷偷潛來京畿。觀察本朝行動,勾結宦官及朝中大臣,互相呼應。’”

“並且在各地的州郡皆有變民頭領‘祭酒’賄賂官府,使得州郡大守隱匿實情,更不準備奏報朝廷,隻是用口頭傳遞情況,不願形諸正式公文。”

喝一口香茗,潤濕喉嚨,老弱體衰的氣喘又道:“老臣建議陛下應公開頒發詔書,行文全國府衙,懸賞捉拿張角那些叛逆,以封爵作為獎賞,如果官員畏懼躲避者,即與黃巾賊同罪!”

皇帝劉宏臉色驟變,霍然起身,顫抖聲道:“真的有……如此嚴重?朕為什麼都不知道?”

“唉!皇上從小就勤儉聖明,隻不過為奸人宦官‘十常侍’所蒙蔽,為害最烈者就是‘黃門令’大總管張讓,殘害忠良無惡不作,簡直是罄竹難書矣!”

頹然就座的皇帝劉宏一臉陰晴不定,有氣無力道:“張賢卿!‘阿父’張讓真有這麼壞?朕待其不薄啊!當今黃巾賊作亂,為害朕的江山,不知你有何良策?”

老神在在的禦史大夫張鈞離座,從懷中端出一卷奏本,恭敬奉上禦桌,皇帝劉宏迫不及待打開閱讀。

盞茶時間過後,皇帝劉宏勃然大怒,猛地拍桌,一指侍侯的太監喝斥道:“狗奴才!半個時辰之內,再不把執行公事的張讓他們找來,就砍下你的腦袋當夜壺!”

那名太監渾身顫抖,躬身作禮,三步當成二步走,恨不得長了翅膀,馬上飛去宮外秦青巷的“宛豔珠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