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浩的做法很精彩,但是更精彩的是曹操得知此事以後的反應。
按說韓浩的做法其實也有點小冒險,差點讓曹操損失了一員心腹愛將,但是曹操聽聞此事後,對韓浩是大加讚揚,並且說,“你的做法可以作為萬世處理類似事件的準則!”
曹操不僅表揚韓浩,還立刻頒布一條法令:從今以後,凡是有盜賊綁架人質的,官兵一律不要管人質死活,一定要將綁匪殺死。
曹操的這條法令,肯定又要被很多學法律的朋友們指責,因為這條法令是相當不人道的,現在世界各地估計沒有哪個政府敢出台不顧人質死活的法令,我們在電視電影裏看到類似畫麵時,出來的最高指揮全部高喊“確保人質安全”!
對此,我還是那句話,我們不能站在今天的立場去苛責古人,否則朱元璋剝人皮來懲貪就更是罪不可赦。
事實上,法律越要保護人質,這類綁架事件就會越多,因為所有的綁匪都明白,這是政府和法律的軟肋,隻要他們劫持人質,就能為所欲為。
曹操的法令雖然殘酷,但是卻很有效,因為所有的綁匪都知道,即使他們綁架了人質,他們自己也難逃一死。
既然綁架人質沒用,那麼他們就不會綁架人質,所以更多無辜的人最終獲得了安全。
我認為,從實用的角度來看,曹操的這條法令更有意義,也更有效,因為它能杜絕犯罪的前提條件。
事實上這條法令在曹操頒布以後,效果的確很好,《三國誌·魏書·諸夏侯曹傳》記載:由是劫質者遂絕。
由此看來,曆史往往是由那些殘酷的人來掌控,也不無道理,所謂慈不將兵、義不掌財。
這條法令還是後事,而曹操能鼓勵韓浩差點害死他弟弟的冒險行為,這更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出來,而夏侯惇以後也沒有去找韓浩的麻煩,我認為,夏侯惇的心胸也值得我們學習。
夏侯惇雖然轉危為安,但是鄄城的形勢仍然相當危急,因為曹操去打陶謙的時候把大部分軍隊都帶走了,現在城中軍隊很少,再加上陳宮是曹操的心腹之人,他的反叛便引發連鎖反應,很多和陳宮、張邈有舊交的人都跟隨叛變,雖然有荀彧、程昱坐鎮,但也危如累卵。
夏侯惇既然來了,那就自然有武人的手段,把鄄城中那些和叛軍有勾.結的領頭的人統統殺掉,看誰敢再耍花招。
夏侯惇一次性殺掉了幾十名高官,在他的白.色恐怖高壓下,鄄城的人心終於又安定下來,現在文有荀彧、程昱,武有夏侯惇,鄄城暫時可以緩一口氣了。
可是內部剛剛鬆一口氣,外部危急便緊接而至,當時的豫州刺史郭貢率領數萬大軍開近鄄城城門,揚言要見荀彧。
數萬大軍不是小數目,如果郭貢真的想攻城,恐怕數日之內拿下鄄城不是難事,那曹操就真的無家可歸了。
這裏還要注意一件事,就是當時劉備也已經被陶謙表為豫州刺史,那這郭貢怎麼也是豫州刺史呢?
這個也很簡單,因為當時朝廷遠在長安,關東的事都已經由各路諸侯自己作主,這個時候的天下大勢名義上都尊漢獻帝為共主,其實已經與春秋戰國時期區別不大了。
陶謙能表劉備為豫州刺史,別人自然也能表郭貢為豫州刺史。
如果有人要問到底是劉備還是郭貢是真的豫州刺史呢?
那我隻能說,隻有天知道。
同樣的情況還出在東郡太守這個職位,到現在為止,已經有六七個人擔任過東郡太守,比如橋瑁、王紘、臧洪、曹操、胡軫、夏侯惇都曾任東郡太守,這其中如果沒有自封的那就奇了怪了。
閑話不提。
在這個艱難時刻,郭貢提大兵到城下,顯然不懷好意,很多人都傳言郭貢已經和呂布結盟,現在就是來攻城的,於是城裏的人非常害怕。
郭貢既然點名要見荀彧,荀彧就打算出去會會郭貢,可是夏侯惇不同意,他說,“荀大人你現在是我們兗州的主心骨,你要是去了出點什麼事,兗州可怎麼辦啊?”
在這裏,我還想插一句,現在網上有很多評論關羽、張飛到底是不是名將,到底有多厲害的文章。
我想說,將在謀而不在勇。
夏侯惇厲害吧,身為曹操當時第一愛將,可是在艱難時刻卻自己承認荀彧才是一軍主將,這說明什麼?
說明夏侯惇雖然身為東郡太守,但自認為才能比荀彧差得遠了去了,要他衝鋒陷陣還行,可是居中坐鎮運籌幃幄他真做不來。